法治“刻度尺”精准丈量监管边界
文章字数:1670
本报通讯员 张鹏辉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更是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洛南县司法局聚焦企业发展痛点、执法监管堵点,以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突破口,通过“清单定界、热线直通、机制闭环、回头巩固”四维发力,推动执法从“多头扰企”向“精准护企”转变,以执法权的“减法”换取企业发展的“加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张清单:执法边界“刻度尺”
“以前不同部门轮番上门检查,有时一个月要接待好几波,精力都被分散了;现在有了年度执法检查计划,谁来查、查什么、查几次都清清楚楚,我们能安心抓生产了。”谈及涉企执法的变化,洛南县某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这份让企业安心的“执法指南”,正是洛南县司法局制定并公示的《2025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该局对33个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的涉企检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最终明确1205项年度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同步公布21个行政执法主体的检查频次上限,从源头上杜绝“随意查、重复查”。尤为关键的是,针对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紧密的重点领域,洛南推行“组团执法”模式——由牵头部门统筹,相关部门联合进驻,实现“一次进门、综合体检、多责同查”,既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干扰,又提升了执法监管效能,让执法既有“准度”,更显“温度”。
一条热线:企业诉求“直通车”
“没想到反映的问题当天就有回应,一周内就解决了,这样的效率太给力了!”不久前,洛南县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行政审批流程疑问拨通投诉举报热线,很快便收到县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工作人员的对接与详细解答。这一高效响应的背后,是洛南县司法局构建的“三位一体”企业诉求响应体系。
为及时回应企业关切,洛南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执法监督投诉举报热线、企业联系点”三大渠道,搭建企业诉求“直通车”平台,确保问题线索“件件有登记、事事有跟踪、办结有反馈”。在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期间,组建专项行动专班,深入4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面对面”调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场,精准收集企业在执法监管、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10条;组建由法律顾问、律师、执法监督员构成的案卷评查小组,对281份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集中评查,发现并督促整改程序不规范、文书不完整等问题21条;同时梳理形成典型案例5篇,向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移交问题线索32条,通报典型案例5件,以公开透明的监督倒逼执法行为规范,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一套机制:协同监管“闭环链”
“过去各部门执法信息‘各自为战’,企业可能刚接受完A部门检查,又要准备B部门的核查,重复且负担重;现在有了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检查计划公开公示、问题线索实时上报、办理进度在线督办,‘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况再也没有了。”洛南县司法局法制股负责人说。
为破解“信息壁垒”“监管孤岛”难题,洛南县司法局一方面依托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政府官网,推动行政执法信息及时公开公示;另一方面同步出台《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制度》《投诉举报处理制度》等配套文件,构建起“预防—监督—惩治—修复”全链条治理体系,从企业诉求收集、线索研判,到问题整改、结果反馈,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形成“受理—办理—督办—回访”的闭环运行模式,让监管既有“力度”,更具“协同力”。
一次“回头看”:整治成效“再体检”
“执法改革不是‘一阵风’,既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洛南县司法局副局长杨娟表示。下一步,洛南县司法局将聚焦专项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涉企行政执法“回头看”行动——对已整改的32个问题逐一复核,对企业反馈的诉求持续跟踪,确保整改不走过场、问题不反弹。
与此同时,洛南县司法局还将把专项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清单化执法、闭环式监管、常态化监督”机制,推动涉企行政执法从“运动式整治”向“制度化规范”转变,真正让执法“瘦身”减负担、企业“增氧”添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行政执法改革的“洛南实践”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基层样本。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土壤”,更是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洛南县司法局聚焦企业发展痛点、执法监管堵点,以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突破口,通过“清单定界、热线直通、机制闭环、回头巩固”四维发力,推动执法从“多头扰企”向“精准护企”转变,以执法权的“减法”换取企业发展的“加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张清单:执法边界“刻度尺”
“以前不同部门轮番上门检查,有时一个月要接待好几波,精力都被分散了;现在有了年度执法检查计划,谁来查、查什么、查几次都清清楚楚,我们能安心抓生产了。”谈及涉企执法的变化,洛南县某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这份让企业安心的“执法指南”,正是洛南县司法局制定并公示的《2025年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该局对33个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的涉企检查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最终明确1205项年度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同步公布21个行政执法主体的检查频次上限,从源头上杜绝“随意查、重复查”。尤为关键的是,针对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紧密的重点领域,洛南推行“组团执法”模式——由牵头部门统筹,相关部门联合进驻,实现“一次进门、综合体检、多责同查”,既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干扰,又提升了执法监管效能,让执法既有“准度”,更显“温度”。
一条热线:企业诉求“直通车”
“没想到反映的问题当天就有回应,一周内就解决了,这样的效率太给力了!”不久前,洛南县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行政审批流程疑问拨通投诉举报热线,很快便收到县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工作人员的对接与详细解答。这一高效响应的背后,是洛南县司法局构建的“三位一体”企业诉求响应体系。
为及时回应企业关切,洛南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执法监督投诉举报热线、企业联系点”三大渠道,搭建企业诉求“直通车”平台,确保问题线索“件件有登记、事事有跟踪、办结有反馈”。在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期间,组建专项行动专班,深入4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面对面”调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3场,精准收集企业在执法监管、政策落实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10条;组建由法律顾问、律师、执法监督员构成的案卷评查小组,对281份行政执法案卷进行集中评查,发现并督促整改程序不规范、文书不完整等问题21条;同时梳理形成典型案例5篇,向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移交问题线索32条,通报典型案例5件,以公开透明的监督倒逼执法行为规范,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一套机制:协同监管“闭环链”
“过去各部门执法信息‘各自为战’,企业可能刚接受完A部门检查,又要准备B部门的核查,重复且负担重;现在有了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检查计划公开公示、问题线索实时上报、办理进度在线督办,‘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况再也没有了。”洛南县司法局法制股负责人说。
为破解“信息壁垒”“监管孤岛”难题,洛南县司法局一方面依托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政府官网,推动行政执法信息及时公开公示;另一方面同步出台《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制度》《投诉举报处理制度》等配套文件,构建起“预防—监督—惩治—修复”全链条治理体系,从企业诉求收集、线索研判,到问题整改、结果反馈,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形成“受理—办理—督办—回访”的闭环运行模式,让监管既有“力度”,更具“协同力”。
一次“回头看”:整治成效“再体检”
“执法改革不是‘一阵风’,既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洛南县司法局副局长杨娟表示。下一步,洛南县司法局将聚焦专项行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涉企行政执法“回头看”行动——对已整改的32个问题逐一复核,对企业反馈的诉求持续跟踪,确保整改不走过场、问题不反弹。
与此同时,洛南县司法局还将把专项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清单化执法、闭环式监管、常态化监督”机制,推动涉企行政执法从“运动式整治”向“制度化规范”转变,真正让执法“瘦身”减负担、企业“增氧”添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行政执法改革的“洛南实践”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基层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