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柞水县3500多名老人吃上热乎饭——
温暖从舌尖直抵心间
本报通讯员 李字武
文章字数:1071
  一碗热饭暖夕阳,一份关爱润晚年。2024年以来,柞水县聚焦城乡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推进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建设,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体验。
  临近中午,下梁镇沙坪社区的“暖心食堂”渐渐热闹起来,40多名60岁以上的居民陆续到餐厅就餐。年过七旬的居民张方印就是其中一员,他独自居住,吃饭一直是他的难题,自沙坪社区的“暖心食堂”开办以来,他每天准时准点到这里吃饭。
  “社区办的这个助老餐厅,这个饭做得很软,这个菜也可口,菜味也好,给我们做不了饭的老年人解决了做饭的大难题。”张方印开心地说。
  沙坪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和老龄化的加快,辖区内独居、留守的6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能吃上一口热乎饭成了他们日常最犯难的事。
  “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补贴,实地考察筛选合适场地、严格审核餐饮服务合作方资质等,最终在社区打造了约80平方米的老年营养助餐点,于9月初正式对外开放。”沙坪社区监委会主任何云峰介绍。
  “去哪儿吃”的问题解决了,可“怎么吃才好?”“吃什么才对?”沙坪社区花足了心思,除了讲究营养,更主动适配部分老人牙口不好的需求,通过针对性调整,让老人们吃得舒心,更吃得放心。
  “我们的菜品都是少油、少盐、少辣,菜单由社区联合专业营养师共同制定,每周提前公示,所有食材采购、烹饪制作费用均由社区专项经费承担,老人按时间、按需求来,就能吃上好饭。”沙坪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张珲说。
  一份免费餐,暖了胃也暖了心。截至目前,社区助老餐已开展50多期,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送餐700多趟,累计服务社区老人超2000人次。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加大投入,还会多方面争取更多资源支持,先把分散的老人都纳入送餐范围,让行动不便的老人都能吃上热饭。”沙坪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代邦良说。
  同样,每到中午,小岭镇常湾村乡村互助幸福院里也热闹非凡,每天都有30多位60多岁的老人来到幸福院,他们在这里就餐、下棋、聊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小岭镇常湾村乡村互助幸福院是退休教师魏祖学2016年利用自家院落开办起来的,8年来,魏祖学先后投入5万多元,改善设施、修缮房屋,让温暖触达“舌尖”更直抵“心间”,让更多的独居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今后,我将不断完善互助幸福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人感受到大家庭的幸福和温暖。”魏祖学说。
  像沙坪社区的“暖心食堂”、常湾村的幸福互助院等,只是柞水县创新养老助餐服务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柞水县投入财政资金74万元,先后建成老年助餐点7个,惠及全县3500多位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