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积分制”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本报通讯员 徐彬 宋选源
文章字数:953
  “以前哪想过扫个地还能得积分、评先进,现在村里实施‘三会三制一清单’,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更让村子更干净宜居。”近日,65岁的邹本学提着扫帚清扫门前路面,身后的“五好家庭”牌子格外醒目,这是村里推行“积分制”后,他凭日常参与村务、维护环境换来的“荣誉勋章”。
  近年来,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不动摇,以强化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抓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推行“三会三制一清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老庵寺村将村级公共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项目,“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定期开展评选评比活动,群众通过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积分还成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五好家庭”的重要依据,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让“积分制”更贴合村民生活,老庵寺村精心制定了详细的积分规则。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主动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保持自家庭院整洁美观等行为都能获得相应积分;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如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宣传文明新风尚等,同样可以积累积分。
  “现在大家参与村里事务的热情可高了,‘小积分’真的撬动了‘大文明’,让我们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村民范小珊展示着积分台账高兴地说。
  为避免“积分制”流于形式,老庵寺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长效保障机制。村里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组成的积分管理委员会,负责积分规则的修订、积分审核与公示,确保每一项积分都有据可查、公平公正。
  在积分兑换环节,村里的“爱心超市”定期补充物资,从米面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到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
  “‘积分制’最大的作用,是把农村熟人社会的‘面子’,变成了基层治理的‘里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涛表示,如今“每日报积分、每周晒先进、每月兑奖励、每季评模范、每年树榜样”已成为老庵寺村的治理常态。这种基层联动共治的模式,将分散的村民力量凝聚起来,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村的基层群众自治大网。
  如今的老庵寺村,巷道干净整洁,邻里互助和睦,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高涨。“积分制”这一举措,不仅解锁了乡村基层治理的新密码,让治理工作更高效、更有温度,更为老庵寺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