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跑山猪”跑出致富“好滋味”
本报记者 朱良娜
文章字数:1259
  9月10日清晨8时,柞水县杏坪镇联丰村的山岚还未散尽,草木清冽的气息萦绕鼻尖。沿石翁沟的蜿蜒山路向深处行进,猪群的哼唧声与土鸡的扑腾声渐次清晰。雷配金攥着一根细竹竿,推开圈舍木门,野猪崽熟门熟路地踏过露水浸湿的小径,向着云雾深处走去。
  “到点它们自己就往外冲。”36岁的雷配金笑着说。10年前,创业失败的他回到联丰村,选择拿起竹竿当起“猪倌”。
  在村民眼里,“守着大山养猪”是没出息的事儿,“很多人都说我越活越倒退了。”回忆起最初的日子,雷配金仍有感慨,但他认准了“山里养出的猪,肉质肯定不一样”。
  他养的跑山猪,每天在山上刨食草药根、野果实,漫山遍野地运动。“这样养出的猪肉质紧实,但长得慢,第一年最多长80斤,得养足两年才能出栏。”雷配金说,虽然养殖周期长、投入多,但他始终没放弃对品质的坚持。走进他家院落,不大的空间里满是生机,圈舍中8头母猪慵懒地晒着太阳,门前山坡上数百只土鸡低头在林间啄食,这是他日复一日坚守的“山间宝藏”。
  “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曾是雷配金最大的烦恼。最初他只卖鲜肉,一公斤40元,一头猪最多卖6000元,“挣的就是辛苦钱,总觉得手里的好东西没发挥出价值。”看着自家品质上乘的猪肉卖不上好价,他既着急又不甘。
  今年初,他萌生出了新想法:“既然猪肉品质好,不如加工成烤猪,提升附加值!”为了学到靠谱的烤猪手艺,他专程跑到山东取经,可现实却给了他一击。山东的烤制方法偏咸,冷吃的食用方式也不符合柞水人的口味,烤猪销量依旧低迷。雷配金信心大跌,连干活的劲头都少了。
  他的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始尝试自己研制调料,她说:“我就想着要保留猪的原始香味,不想用太多复合调料,我就把桂皮、茴香、八角、生姜碾碎撒在烤肉上。”没想到,雷配金尝过后直呼好吃,夫妻俩就此打开了新思路。
  跟着雷配金来到院子角落的地窖旁,厚重的窖门掀开时,淡淡的柏木香气扑面而来。“这是我结合山东经验,摸索出的方法。我先把柏木投入地窖,烧到700度后关火,借余温把猪肉烤熟。”他满脸自豪地介绍,这种做法既能保留跑山猪的原生肉香,又能烤出多余油脂,让肉质更清爽、外酥里嫩,再搭配妻子研制的香料,“色香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据介绍,自推出烤猪系列后,烤跑山猪和烤土猪分别以每公斤200元、60元的价格售出。家里的土鸡和土鸡蛋也成了“潜力款”,顾客买烤猪时顺带买走不少新鲜鸡蛋。“今年的毛收入能有35万元左右,再加上政府的扶持,日子真是慢慢好起来了。”他笑着说。
  为让这份“山间风味”被更多人知晓,雷配金把目光投向了抖音平台。他的账号里,没有华丽文案,只有养殖与烤猪的真实日常,每条视频下都有网友留言追问“怎么买”“何时能尝鲜”。他都一一回复,计划通过真空包装满足需求。与此同时,他在凤镇筹备的门店也进入收尾阶段。“还没开张,已有熟客打听时间,说要带朋友来尝鲜,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夕阳西下,山林里的猪群陆续返回院落,土鸡也归了巢。雷配金站在门口,手里还在回复抖音上的咨询,脸上满是期待。“院子不大,门店也还在筹备,但我想把这里的味道做好,让更多人知道,柞水山间藏着这样一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