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心中的晋祠
清泉东风
文章字数:1649
  过去,对于出门赏景游玩感觉是很奢侈的事情,上学阶段只有看到老师或企业有疗养现象,很少像现在能有外出旅游时间和机会。1987年,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就在十一前后,我怀揣着单位介绍信,兴奋地坐上硬座的绿皮火车去了一趟山西太原出差,窗外的树叶都泛起黄色,随着火车前行一片一片叶子打着转落下。火车是慢车,沿途每站都停,有时候在某一个车站要停很久很久,主要是让快车或直达车,列车广播员的声音被车内叫卖啤酒、瓜子声淹没了,和着车轮撞击铁轨的“哐当”声,一路上倒像是给漫长的旅程增添了几分闲情。
  路程不远,可到了太原已是次日午后,出站后也没有忘记在车站广场的塑像前留个影,留下地址等待邮寄回来,照片也有那个年代明显的时代特征,算是给第一次出远门做个纪念。那时候真年轻,一路几乎没睡也没感觉有多累,先登记住宿找办事单位,得知办理的事情还要等些时间,来的时候也做了细致的功课,知道位于太原城西南10多公里的悬瓮山下有个晋祠值得一看,它是晋水发源之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壁刻艺术于一体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是很有晋祠文化特色的代表元素之一。
  我也顾不得路途劳顿便买了份地图往晋祠赶。那会儿的晋祠还没有如今这般热闹,门票不是很贵,记不准具体费用,检票口是座旧木牌坊,红漆剥落得露出里头的木本色。从踏入晋祠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历史画卷之中,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进门顺着青石板路走,秋日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丫洒下来,在地上撒成一块一块的“碎金”,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看这些古树,有的已有千年历史,它们见证了晋祠的兴衰变迁,是岁月留下的鲜活印记。也因有这次经历,始终在心中如同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深深领略到了晋祠的独特魅力,到现在回想起来,如小时候看过的电影仍历历在目。
  宏伟壮观的圣母殿是最先映入眼帘的,这座北宋时期的建筑,造型古朴典雅,斗拱飞檐,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殿内的宋塑群像更是令人惊叹不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他们的神态各异,有的端庄肃穆,有的温婉秀丽,有的天真活泼,每一尊塑像都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突破了宗教造像的模式,成为当时社会真实人物的写照,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们的高超艺术水准。
  过了圣母殿,来到了难老泉边。只见这里的泉水清澈见底,不断地潺潺流淌,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古老优美的乐章。难老泉被誉为“三晋第一泉”,它不仅是晋祠的灵魂所在,也是山西人民心中的神圣之泉。在难老泉边围了几个看样子是学美术的学生,在一旁精描细画,过去不懂,其实就是现在学美术的在写生,他们的笔尖带着色彩蘸着难老泉水,把“水镜台”三个字描得格外精神。圣母殿的宋代侍女像前没什么人,我凑过去看,那些彩塑的眉眼间像是藏着千年的故事,衣袂上的褶皱还沾着淡淡的香火气。
  在山西,保留很多古代晋人的智慧,在晋祠,除了千年的古树、精美的建筑和清澈的泉水,还有众多的碑刻和雕塑。这些碑刻字体优美,内容丰富,记载着晋祠的历史和文化,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这里说大不大,但绝对不小,涉猎的内容还是很丰富,这里需要欣赏的不止这些,过多过细欣赏没有时间,感觉来过便好,这次走马观花的参观,能感受到丰富文化、厚重历史、能工巧匠,置身幽静的园林中,瞬间有了一种穿越时空、与先贤哲人、古代工匠们对话的感受。在这里印入脑海中每一个瞬间,都是历史记忆承载,它散发着晋商人超前的文化情愫,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从1987年到现在,也快四十年了,那次晋祠之行,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充满了敬畏之心。如今,每当想起晋祠,那古老的建筑、清澈的泉水、茂密的古树和精美的雕塑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成为我心中一份珍贵的记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片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