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保障网 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文章字数:2095
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被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得到有效救助;孤残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享受到更加精准、专业的服务;残疾人生存状况持续改善,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滋味……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呈现眼前。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851户、9505人,累计发放资金5564.4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6.3万户、13.4万人,累计发放资金6.58亿元;城市特困供养人员326人,累计发放资金214.9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7万人,累计发放资金1.18亿元;临时救助25.5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6587.9万元。
强化保基本措施
2023年,柞水县曹坪镇马房湾村的社会救助协理员在日常走访排查时发现村民邹某配偶因突发脑干出血,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邹某长期在家看护,无法外出务工。其大女儿在上大学,小女儿在上小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民政干部立即协助其家庭申请享受了低保保障,并将其纳入了重点关注对象。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邹某的妻子病情出现反复,令邹某倍感无助。马房湾村的应急响应服务队立即将此信息上报给当地民政干部。柞水县民政局得到消息后,立刻安排专人入户核查,在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340元,有效缓解了其家庭的生活压力。
这是我市社会救助制度持续改革完善的一个缩影,转变工作方式,将困难群众“依申请救助”转变为“主动发现救助”,充分发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应急响应服务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作用,在做好依申请救助的基础上,落实主动发现相关要求,对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为了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程序规范。我市制定《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环节监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印发《商洛市规范和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后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商洛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2024年工作要点》并于5月召开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大救助”体系,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健全防风险机制
12月24日,洛南县石坡镇石坡街社区居民樊亚峰将一面印有“先行救助救急难,民政为民暖民心”的锦旗送到了县民政局负责人手中,他握着负责人的手激动地表达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我今年4月份腿部骨折,在治疗期间发生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先后在商州、西安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前后花费二三十万元,当时我在昏迷中,家人急得团团转,四处借钱,民政局得知我这一情况后,通过简易程序,第一时间给我救助了5000元。同时,县民政局根据我家中主要劳动力因病致残,无任何家庭收入来源的情况,及时将我家调整为A类低保,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我无法表达我心中对政府的感激,今天,通过一面锦旗来感谢政府,表达一下我的心意。”樊亚峰话语间满是感激。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精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我市依托陕西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完成省厅反馈核查数据信息12批次。采取分类管理、建立台账、限时核查等措施,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将筛查出的风险预警信息反馈至各县区,迅速开展核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核对系统提交核对465批次,核对18865人次,预警1146人次,检出率6.07%。
我市民政系统还将各类救助机制优化整合,建立起协调顺畅、运行高效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低收入人口在医保、住房、教育等方面与兜底帮扶政策的相适应,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农村防返贫帮扶政策相统筹,民政与医保、住建、科教、残联等部门相联通,形成民政部门统一认定监测低收入人口、各职能部门分类实施救助帮扶的工作机制,凝聚起各类救助政策的合力,有效解决因“低保捆绑福利”而形成的“悬崖效应”。
通过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及时救助”的综合救助格局,为困难群众织密兜牢“保障网”。
拓展促发展功能
今年9月初,洛南徐女士的叔叔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急需住院治疗,而此时她的母亲也在住院,丈夫外出打工,这突然的“负担”让徐女士一筹莫展。村干部告诉徐女士,洛南县民政局正在推行政府购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徐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签订了服务照护协议。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叔叔在9月份和11月份两次住院34天期间,从出入院手续代办、服药指导及喂药打饭,到配合医院开展打针、吃药、检查排队,以及更衣、如厕、协助翻身、压疮的预防……直到她将叔叔接回家,都没有让她操一点心。
今年4月份以来,洛南县民政局为切实做好政府购买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一套符合实际且可复制推广的政府购买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的新机制与新举措。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发展,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关爱服务,实现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呈现眼前。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851户、9505人,累计发放资金5564.4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6.3万户、13.4万人,累计发放资金6.58亿元;城市特困供养人员326人,累计发放资金214.9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7万人,累计发放资金1.18亿元;临时救助25.5万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6587.9万元。
强化保基本措施
2023年,柞水县曹坪镇马房湾村的社会救助协理员在日常走访排查时发现村民邹某配偶因突发脑干出血,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邹某长期在家看护,无法外出务工。其大女儿在上大学,小女儿在上小学,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民政干部立即协助其家庭申请享受了低保保障,并将其纳入了重点关注对象。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停止,邹某的妻子病情出现反复,令邹某倍感无助。马房湾村的应急响应服务队立即将此信息上报给当地民政干部。柞水县民政局得到消息后,立刻安排专人入户核查,在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340元,有效缓解了其家庭的生活压力。
这是我市社会救助制度持续改革完善的一个缩影,转变工作方式,将困难群众“依申请救助”转变为“主动发现救助”,充分发挥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急难问题应急响应服务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作用,在做好依申请救助的基础上,落实主动发现相关要求,对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为了完善各项制度,促进程序规范。我市制定《规范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环节监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印发《商洛市规范和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镇(街道)后监管工作实施细则》,加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商洛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2024年工作要点》并于5月召开全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大救助”体系,形成综合救助格局。
健全防风险机制
12月24日,洛南县石坡镇石坡街社区居民樊亚峰将一面印有“先行救助救急难,民政为民暖民心”的锦旗送到了县民政局负责人手中,他握着负责人的手激动地表达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我今年4月份腿部骨折,在治疗期间发生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先后在商州、西安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前后花费二三十万元,当时我在昏迷中,家人急得团团转,四处借钱,民政局得知我这一情况后,通过简易程序,第一时间给我救助了5000元。同时,县民政局根据我家中主要劳动力因病致残,无任何家庭收入来源的情况,及时将我家调整为A类低保,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我无法表达我心中对政府的感激,今天,通过一面锦旗来感谢政府,表达一下我的心意。”樊亚峰话语间满是感激。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精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我市依托陕西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完成省厅反馈核查数据信息12批次。采取分类管理、建立台账、限时核查等措施,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将筛查出的风险预警信息反馈至各县区,迅速开展核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核对系统提交核对465批次,核对18865人次,预警1146人次,检出率6.07%。
我市民政系统还将各类救助机制优化整合,建立起协调顺畅、运行高效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低收入人口在医保、住房、教育等方面与兜底帮扶政策的相适应,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农村防返贫帮扶政策相统筹,民政与医保、住建、科教、残联等部门相联通,形成民政部门统一认定监测低收入人口、各职能部门分类实施救助帮扶的工作机制,凝聚起各类救助政策的合力,有效解决因“低保捆绑福利”而形成的“悬崖效应”。
通过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及时救助”的综合救助格局,为困难群众织密兜牢“保障网”。
拓展促发展功能
今年9月初,洛南徐女士的叔叔被确诊为肝癌晚期,急需住院治疗,而此时她的母亲也在住院,丈夫外出打工,这突然的“负担”让徐女士一筹莫展。村干部告诉徐女士,洛南县民政局正在推行政府购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徐女士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签订了服务照护协议。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叔叔在9月份和11月份两次住院34天期间,从出入院手续代办、服药指导及喂药打饭,到配合医院开展打针、吃药、检查排队,以及更衣、如厕、协助翻身、压疮的预防……直到她将叔叔接回家,都没有让她操一点心。
今年4月份以来,洛南县民政局为切实做好政府购买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一套符合实际且可复制推广的政府购买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的新机制与新举措。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发展,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关爱服务,实现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