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商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殷莉
文章字数:2075
  “十四五”以来,商洛立足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3+N”产业集群和6条重点产业链,强化园区要素保障,不断增强科技研发能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今年3月,陕西省发改委制定出台了《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对全省十个地市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点领域做了最新部署,明确我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锌及锌合金、钼钨材料、钒及钒合金)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抽水储能、光伏等)、节能环保(尾矿固废利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精密滑台、无人机)等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商洛应按照这些布局要求,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打造新业态新模式的前提和基础。要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主体作用,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提高研发费用,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充分利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及相关高能级创新平台,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飞地经济”“揭榜挂帅”“离岸孵化”等合作模式,破解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要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扩量提质,建立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路演活动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着力推进“链式”发展。“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最明显的特征,产业链越长,产业的集聚效应也越强。要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及重点产业链培养和引进“链主”企业,充分借助他们在技术、创新、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要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我市矿产资源加工型企业仍占比较大,亟需持续推进企业“五化”转型,鼓励支持企业采用先进设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等,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工艺水平。同时,强化尾矿综合利用。支持新型建材企业充分利用我市废矿资源,打造高品质墙体材料。要加大对全市重点产业链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绿色技术实验室和创新基地。
  着力促进数实融合。借助全市建设“秦岭智谷·数字商洛”机遇,加快制定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技术、人才、资金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我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将先进技术融入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流通环节,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原则,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技术和服务创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着力夯实人才保障。人才是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决定性的要素,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企业和政府联合建立人才供需长效匹配机制,动态监测和评估人才供需状况。积极探索“重点项目+高端人才”的人才引进模式,推进项目招引和人才引进同步进行。完善关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支持政策,鼓励在外创业的商洛“乡党”、应届毕业生以及科研人员等积极投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持续做好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科技人才发展体系和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竞争、宽容失败、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在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扩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规模,实施贷款优惠政策,推进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鼓励金融机构在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对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重点支持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新材料、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生物医药及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以“政府(引导基金)+企业(主体)+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为主的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对重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以此吸引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构建起“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积极打造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吸引国内外科研人员、科研院所落户商洛。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在新兴技术上进行试错、竞争、合作。与此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在一些投入高、见效慢的科技研发项目上的主导作用,强化重大科技项目的牵引作用。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对外交流与协作。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做强优势外贸产业。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推动西商在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举办高级别的节会、赛事、展会等,更好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质生产要素流入我市。〔作者单位:中共商洛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 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