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助企纾难解困
文章字数:1683
本报记者 张 英 通讯员 缑 婷
10月27日至31日,我市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为主题,在全市开展“营商环境服务周”活动。市级部门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一线,各县区政务大厅“摆摊服务”直面需求,专项法律服务团上门解困,特色助企窗口现场答疑,一系列“靶向服务”精准破解企业审批、融资、维权等急难愁盼问题,以政企同心的实践,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走深走实注入新动能。
“此次服务周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通过‘市级统筹抓总、县区精准落实、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与地域限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审批效率、融资支持、法律维权、用工保障等企业反映集中的高频堵点,市发改委率先推出“小分队宣讲送政策、现场办公解难题、上门服务暖企心”的组合模式,将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实处”,把服务资源直接送到企业“家门口”,真正让企业“有需求能精准找到人、有难题能高效解决到位”。
这一市级统筹机制很快在县区层面落地见效,镇安县率先以“管家式”服务打开助企新局面。
10月28日,镇安县发改、司法、税务等部门组建的“政策宣讲团”走进园区,围绕“降成本、促融资、优审批”开展“滴灌式”宣讲;政务服务中心同步新设“改革体验区”,通过局长“坐窗口、走流程”,现场演示重点项目“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流程,8个复杂项目凭“一项目一专班”实现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
在政策宣讲纾困的基础上,镇安县进一步联动多部门强化法治保障,让服务更有“安全感”。该县借鉴咸阳中院经验组建的“五员”法律服务团,深入15家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规避纠纷风险;市场监管部门同步落实“轻微违法免罚轻罚”,为16家企业减负近60万元;金融机构也针对性推出“文旅产业信贷专项产品”,帮助3家康养企业快速拿到800万元融资,“融资难、维权烦”问题迎刃而解。
与镇安县“政策+法治”双保障模式不同,洛南县聚焦“场景化服务”,将助企触角延伸到企业群众身边。
10月29日下午,洛南县惠民广场上,县司法局联合法院、检察院等7个部门及3家律所,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律师帮我们逐条改合同,还教风险防范,太实用了!”某商贸公司负责人张某拿着修改好的合同连连道谢。当天,共接待咨询140余人次,解决法律问题12个,收集需求建议8条。
次日,洛南县将服务场景从户外广场延伸至政务服务核心区,在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部门摆摊”活动。市生态环境局洛南县分局、行政审批局、水利局等10多个部门集中设立“生态环境助企摊位”,围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管理等企业关切,现场递上办事指南,对个性化问题逐一分析,明确所需资料与流程时限,让企业“一趟能问清、一次能明白”。
在洛南县推进“流动服务”的同时,商南县则把优化办事体验作为核心,在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沉浸式”服务场景。10月30日上午,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前挤满群众,针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怎么线上办”“不动产证办理要哪些材料”等高频问题,工作人员递上政策手册,通过“一对一”讲解、帮办代办等举措,将“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成果直观呈现给企业群众,让办事便利度看得见、摸得着。
商南县聚焦“体验感”,丹凤县则瞄准“高效能”,通过窗口资源优化让服务更省时。丹凤县政务服务中心根据税务、市场主体、人社、医保等窗口的办件量、办理时长,“弹性配置”服务资源,有效避免群众排队;将50余项高频事项的办事指南制成二维码,扫码即可查询申请材料与流程;还组建“移动导办员”团队,通过“问答式”指导帮群众把关材料,实现“前台不动,后台联动”,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常态。
各县区、多部门的协同服务,最终汇聚成全市“营商环境服务周”的强劲合力。5天时间里,我市交出亮眼答卷:开展政策宣讲12场,覆盖企业超800家,收集诉求180余起,协调企业融资3200万元,解决用工86人,以实打实的服务成效,让企业真切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温度与力度。
“营商环境服务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化的开始。”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科说,“我市将把此次活动中‘市级统筹、县区联动、部门协同’的好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持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10月27日至31日,我市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为主题,在全市开展“营商环境服务周”活动。市级部门政策宣讲小分队深入一线,各县区政务大厅“摆摊服务”直面需求,专项法律服务团上门解困,特色助企窗口现场答疑,一系列“靶向服务”精准破解企业审批、融资、维权等急难愁盼问题,以政企同心的实践,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走深走实注入新动能。
“此次服务周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通过‘市级统筹抓总、县区精准落实、多部门协同联动’的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与地域限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审批效率、融资支持、法律维权、用工保障等企业反映集中的高频堵点,市发改委率先推出“小分队宣讲送政策、现场办公解难题、上门服务暖企心”的组合模式,将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实处”,把服务资源直接送到企业“家门口”,真正让企业“有需求能精准找到人、有难题能高效解决到位”。
这一市级统筹机制很快在县区层面落地见效,镇安县率先以“管家式”服务打开助企新局面。
10月28日,镇安县发改、司法、税务等部门组建的“政策宣讲团”走进园区,围绕“降成本、促融资、优审批”开展“滴灌式”宣讲;政务服务中心同步新设“改革体验区”,通过局长“坐窗口、走流程”,现场演示重点项目“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流程,8个复杂项目凭“一项目一专班”实现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
在政策宣讲纾困的基础上,镇安县进一步联动多部门强化法治保障,让服务更有“安全感”。该县借鉴咸阳中院经验组建的“五员”法律服务团,深入15家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规避纠纷风险;市场监管部门同步落实“轻微违法免罚轻罚”,为16家企业减负近60万元;金融机构也针对性推出“文旅产业信贷专项产品”,帮助3家康养企业快速拿到800万元融资,“融资难、维权烦”问题迎刃而解。
与镇安县“政策+法治”双保障模式不同,洛南县聚焦“场景化服务”,将助企触角延伸到企业群众身边。
10月29日下午,洛南县惠民广场上,县司法局联合法院、检察院等7个部门及3家律所,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律师帮我们逐条改合同,还教风险防范,太实用了!”某商贸公司负责人张某拿着修改好的合同连连道谢。当天,共接待咨询140余人次,解决法律问题12个,收集需求建议8条。
次日,洛南县将服务场景从户外广场延伸至政务服务核心区,在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部门摆摊”活动。市生态环境局洛南县分局、行政审批局、水利局等10多个部门集中设立“生态环境助企摊位”,围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管理等企业关切,现场递上办事指南,对个性化问题逐一分析,明确所需资料与流程时限,让企业“一趟能问清、一次能明白”。
在洛南县推进“流动服务”的同时,商南县则把优化办事体验作为核心,在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沉浸式”服务场景。10月30日上午,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前挤满群众,针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怎么线上办”“不动产证办理要哪些材料”等高频问题,工作人员递上政策手册,通过“一对一”讲解、帮办代办等举措,将“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成果直观呈现给企业群众,让办事便利度看得见、摸得着。
商南县聚焦“体验感”,丹凤县则瞄准“高效能”,通过窗口资源优化让服务更省时。丹凤县政务服务中心根据税务、市场主体、人社、医保等窗口的办件量、办理时长,“弹性配置”服务资源,有效避免群众排队;将50余项高频事项的办事指南制成二维码,扫码即可查询申请材料与流程;还组建“移动导办员”团队,通过“问答式”指导帮群众把关材料,实现“前台不动,后台联动”,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常态。
各县区、多部门的协同服务,最终汇聚成全市“营商环境服务周”的强劲合力。5天时间里,我市交出亮眼答卷:开展政策宣讲12场,覆盖企业超800家,收集诉求180余起,协调企业融资3200万元,解决用工86人,以实打实的服务成效,让企业真切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温度与力度。
“营商环境服务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化的开始。”市发改委副主任杨科说,“我市将把此次活动中‘市级统筹、县区联动、部门协同’的好经验固化为长效机制,持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