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闲置大棚变身“致富摇篮”
文章字数:706
  本报讯 (通讯员 宋选源)仲秋时节,寒意渐浓。柞水县下梁镇胜利村的养殖基地内暖意融融。施工人员正在大棚内忙碌着,新建的标准化养殖棚与原有大棚连成一片,一排排循环水养殖圆桶整齐排列,即将迎来鲟鱼的投放。这场以“盘活资源、提质增效”为核心的改造提升工程,正为胜利村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胜利村曾面临闲置大棚资源浪费、村民增收渠道狭窄的困境。自柞水县委办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确立“党支部+集体主导+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通过“院落会”收集民意、实地调研论证,将闲置大棚改造为食用菌种植与淡水养殖的“致富园”。此次淡水养殖大棚扩建改造,是在原有5个养殖棚成功运营的基础上,扩建改造2个标准化养殖棚,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及设备,总养殖水体将较此前提升1.5倍。
  “改造不是简单的翻修,而是精准的升级。”胜利村党支部书记程永鹏介绍,此次工程聚焦“旧棚改造+新棚扩容增效”的组合模式,在原有棚体基础上扩展养殖区域,新增9个高密度循环水养路基圆桶,提升空间利用率。
  扩建改造后的养殖基地新增就业岗位30多个,带动更多村民通过务工方式增收。“以前大棚设施简单,养殖全靠经验,现在又扩建又改造,不仅干活环境好了,还有专家指导技术,我们跟着干更有奔头了!”正在参与大棚改造的村民张小军说。目前,基地已与多家商超、餐饮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产品销路保驾护航。
  此次扩建工程预计11月中旬投入使用,全部可投放5000尾鲟鱼苗。从闲置大棚到“致富摇篮”,从单一养殖到生态循环,胜利村以产业扩建为抓手,不仅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更探索出一条山区乡村“党建引领、科技赋能、生态优先、共同富裕”的振兴路径,为乡村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