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南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文章字数:985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今年以来,商南县紧扣“县有龙头、镇有枢纽、村有阵地”思路,以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为抓手,叠加文化惠民服务优化,让“文化红利”精准触达城乡角落,绘就出一幅“文化暖民心”的生动图景。
  商南县以地标集群+便民空间,让县城文化圈“活”起来。以“15分钟城市文化圈”为目标,整合场馆、公园、街区资源,拓展“城市书房”“休闲书吧”等新型文化空间,联动“鹿城小舞台”“民歌大舞台”形成复合型文化服务场景。截至目前,已新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9个、文化馆分馆39个、“鹿城小舞台”3个,年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其中“商南民歌大家唱”更成功入选2025年“四季村晚”省级品牌活动,让县域文化名片越擦越亮。
  商南县以达标提质+品牌培育,使乡镇文化站“强”起来。为让乡镇文化站成为服务群众的“枢纽”,该县为全县128个村配齐文化器材,在移民安置区设立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推动10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5+X”标准。同时,同步推进“人才+品牌”培育,累计培养非遗传承人101名,创编文艺精品14个、非遗作品20项,打造“花棍舞展演”“泉茗茶技艺展示”等镇级文化服务品牌10个,让乡镇文化站既有“硬件”支撑,更有“软件”活力。
  商南县以阵地覆盖+惠民工程,让乡村文化生活“热”起来。大力推进“村村有广场、组组有器材、户户享文化”建设,实施公益电影放映、应急广播“村村响”“户户通”等惠民工程,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67个、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示范工程6个,配发音响、锣鼓等文化器材100多套。如今,无论是田间地头的文艺演出,还是文化广场的休闲活动,都全面激活了乡村文化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动能。
  商南县以服务升级+创新供给,让文化惠民“实”起来。在完善设施的同时,商南县持续优化文化惠民服务,采购12套公共文化设施配送至镇、社区,整合基层文化设施,实现“统一标识、统一编目、通借通还”,21984册新增图书纳入总分馆系统,数字化服务终端全面达标“六有”标准;在群众活动供给上,围绕元旦、春节等节点开展“大地欢歌”“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等活动43场,“三馆”常态化免费开放,图书馆年流通读者8.7万人次,文化馆线上线下服务超30万人次;在文化传承创新上,编排廉政小戏、非遗歌舞等新品14个,推进“非遗进校园”,申报省级非遗项目5个,商南绒绣非遗工坊入选省级第四批非遗工坊,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文化传承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