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着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文章字数:723
本报讯 (通讯员 孙 鹏 王改妮)近年来,商州区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园区承载、项目支撑、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推动园区专业化、产业集群化,探索出一条资源集约、环境友好、质效并举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道路。
商州区以“链长制”为抓手,实施产业链精准治理。围绕“3+N”产业布局,系统推动装配式建材、智能家居、环保材料等细分领域延链补链强链。通过建立“一链一策”培育机制,明确各链条发展重点与支持政策,形成“尾矿—建材原料—绿色产品”的循环产业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商州区以创新融合为驱动,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近三年提升至1%。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有效发明专利14项,年均增速26.35%。数字化转型同步推进,集群工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7.24%,20.69%的企业应用ERP系统实现生产流程信息化管理。
商州区以绿色化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目前达93.46%,单位产值能耗较三年前下降9.17%,建成绿色工厂2家。通过构建尾矿资源梯级利用体系,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95.12%,节约尾矿库维护成本超千万元,集群绿色制造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发展格局。
商州区以开放协作为突破,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依托“栖商协作”等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推动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东南亚等地园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推动“商州智造”品牌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众合森工等企业的智能家居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提升。
商州区以“链长制”为抓手,实施产业链精准治理。围绕“3+N”产业布局,系统推动装配式建材、智能家居、环保材料等细分领域延链补链强链。通过建立“一链一策”培育机制,明确各链条发展重点与支持政策,形成“尾矿—建材原料—绿色产品”的循环产业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商州区以创新融合为驱动,构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近三年提升至1%。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环保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有效发明专利14项,年均增速26.35%。数字化转型同步推进,集群工业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7.24%,20.69%的企业应用ERP系统实现生产流程信息化管理。
商州区以绿色化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目前达93.46%,单位产值能耗较三年前下降9.17%,建成绿色工厂2家。通过构建尾矿资源梯级利用体系,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95.12%,节约尾矿库维护成本超千万元,集群绿色制造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发展格局。
商州区以开放协作为突破,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依托“栖商协作”等区域合作机制,积极对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推动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东南亚等地园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推动“商州智造”品牌走出陕西、走向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众合森工等企业的智能家居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