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岭不语 担当有声
本报通讯员 郝婕
文章字数:976
  凌晨1点,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寂静,睡梦中的唐婷接起电话,耳边传来包村领导刘利鹏焦急的声音:“外面在下雨,咱们马上到村上组织群众撤离!”这是秦岭深处洛南县巡检镇太子坪村汛期里的一幕——山大沟深、河道狭窄的地理环境,让每一场降雨都可能暗藏山洪风险,而刘利鹏始终是第一个“闻汛而动”的逆行者。
  每遇汛情,刘利鹏总能第一时间带领包村干部奔赴村落,与村干部并肩作战,有序组织群众撤离,从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到安抚哭闹的小孩,直至将每一个群众安全护送至安置点。在安置点,刘利鹏与村民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房,倾听群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遇到政策疑问,他用“大白话”“土方言”耐心解读,确保群众听得懂、听得明。“在安置点的时候他一直陪着我们,是个实在又负责的人。还特意来看了我们老两口和孙子好几次。”村民蒙青林的话语,道出了对他最朴实的认可。
  8月26日,天边渐明,接到汛情通报的刘利鹏,迅速召集干部驱车赶往太子坪村。行至高山河村委会下方1公里处,道路损毁严重。“先设障,要严防次生灾害。”他当机立断,带领干部搬石头,一块块垒起临时屏障,防止不明群众和车辆误入险境。障碍设好后,顾不上歇脚,又徒步赶往太子坪村。进村后第一时间排查受灾情况,得知村上并无人员伤亡情况,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这时才发觉自己早已饥肠辘辘。
  汛情过后,灾后重建的担子接踵而至,看着河道里堆积的泥沙与石块,刘利鹏眉毛拧成一团,语气却格外坚定:“要确保在下次大雨来之前将河道清理干净,早一天清完,村民就多一分安全”。他带头盯守在清淤现场,协调机械作业,经过连续几日的奋战,原本堵塞的河道逐渐恢复通畅,他眉宇间紧锁的愁云也慢慢舒展。
  不只是防汛一线的“逆行者”,在办公室,作为组织委员兼统战委员,刘利鹏还是提笔能写的“笔杆子”——统战相关政策解读、工作方案皆出自他手,字里行间满是对巡检镇域发展的深思,在“万企兴万村”项目中,他主动对接、多方协调,促成洛南秦金公司与驾鹿村合作,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走村入户时,他又化身为群众的“知心人”,坐在农家炕头倾听群众诉求,蹲在田埂地边了解家庭生计;入户时还主动帮助群众干活、讲政策、谋福利,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本上、放在心里。
  从风雨里的坚守到案头的谋划,从田埂间的倾听到群众身边的帮扶,刘利鹏用脚步丈量秦岭深处的民情,在基层岗位上用行动书写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