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推进林业产业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文章字数:1140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今年以来,商南县紧紧围绕“一棵树”产业发展思路,制定生漆、油茶等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重点打造生漆、油茶、杜仲、连翘等四大产业,持续推进核桃、板栗等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深挖林下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深加工森林食品,力争林业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换,提高富民增收能力。
商南县按照“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化变现”思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将零碎分散的林业资源整合打包,通过股份合作、托管、赎买等方式,发展林药、林蜂、林菌等林下种养产业,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突出漆树、核桃、板栗、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抓基地、兴产业,搞科管、要效益,建机制、促发展。上半年,新建“商洛紫玉”红仁核桃420亩、嫁接“商洛紫玉”红仁核桃400亩;核桃改造提升2万亩;累计实施板栗改造提升2.5万亩;新发展中药材基地8800亩,抚育管护野生中药材1.2万亩,巩固清油河镇碾子沟村天麻、青山镇吉亭村桔梗、十里坪镇梁家坟村连翘、赵川镇文化坪村苍术、黄精等10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持续推广“两茶”模式,新建油茶基地6500亩、改造3500亩,新发展林下中药种植3600亩、林菌种植1400亩、林菜种植200亩,林下养殖林禽2.4万只、林畜1.2万头、林蜂3200箱,特种养殖500只。
商南县启动国土绿化提升工程,以工程造林为主,实施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启动凤凰山国土绿化提升工程,规划总面积2800亩,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求,以木槿为调,桃花、杏花、连翘花为核心,构建立体生态景观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探索林业碳汇开发,落实“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流程开发机制,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目前,新增林地面积6.03万亩,流转碳汇开发资源17.67万亩,收益估值184.8万元。
商南县依托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深化森林康养融合。充分利用气候生态资源,重点推进金丝峡、阳城驿、玉皇山、上苍坊等核心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创建一批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示范引领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以现有的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等为基础,结合城镇历史文化、风景资源的独特优势,推进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特色小镇项目,凸显森林康养特色,打造森林康养特色区。设置核心景点、一般游憩、管理服务和生态保育四大分区,配套推出森林音乐、康复疗养等产品。以森林乡村、自然村落及旅居休闲民宿为基础,培育森林康养人家,围绕休闲、健身、养生、疗养、认知、体验、夜游、食疗等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于一体,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单位6个,建设康养林基地1.35万亩,修建康养步道3500米、森林浴场2000平方米,林间休憩平台9处、景观瞭望塔4处。
商南县按照“规模化整合、专业化经营、持续化变现”思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将零碎分散的林业资源整合打包,通过股份合作、托管、赎买等方式,发展林药、林蜂、林菌等林下种养产业,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突出漆树、核桃、板栗、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抓基地、兴产业,搞科管、要效益,建机制、促发展。上半年,新建“商洛紫玉”红仁核桃420亩、嫁接“商洛紫玉”红仁核桃400亩;核桃改造提升2万亩;累计实施板栗改造提升2.5万亩;新发展中药材基地8800亩,抚育管护野生中药材1.2万亩,巩固清油河镇碾子沟村天麻、青山镇吉亭村桔梗、十里坪镇梁家坟村连翘、赵川镇文化坪村苍术、黄精等10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持续推广“两茶”模式,新建油茶基地6500亩、改造3500亩,新发展林下中药种植3600亩、林菌种植1400亩、林菜种植200亩,林下养殖林禽2.4万只、林畜1.2万头、林蜂3200箱,特种养殖500只。
商南县启动国土绿化提升工程,以工程造林为主,实施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等林业重点工程,启动凤凰山国土绿化提升工程,规划总面积2800亩,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求,以木槿为调,桃花、杏花、连翘花为核心,构建立体生态景观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探索林业碳汇开发,落实“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流程开发机制,实现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目前,新增林地面积6.03万亩,流转碳汇开发资源17.67万亩,收益估值184.8万元。
商南县依托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深化森林康养融合。充分利用气候生态资源,重点推进金丝峡、阳城驿、玉皇山、上苍坊等核心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创建一批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示范引领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以现有的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等为基础,结合城镇历史文化、风景资源的独特优势,推进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特色小镇项目,凸显森林康养特色,打造森林康养特色区。设置核心景点、一般游憩、管理服务和生态保育四大分区,配套推出森林音乐、康复疗养等产品。以森林乡村、自然村落及旅居休闲民宿为基础,培育森林康养人家,围绕休闲、健身、养生、疗养、认知、体验、夜游、食疗等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于一体,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单位6个,建设康养林基地1.35万亩,修建康养步道3500米、森林浴场2000平方米,林间休憩平台9处、景观瞭望塔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