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动基层法院成立“老法官工作室”“银发天平团队”等,充分发挥退休法官的“智囊”作用——
“银发法官”再上岗
陕西日报记者 陶玉琼 通讯员 任丹江
文章字数:1133
  “贺老师来了没一会儿,原本因修缮费用闹得不可开交的两家人都松口了,当场签署了调解协议。”10月10日,回忆起不久前院里返聘的退休法官贺龙山帮忙“救火”的场景,洛南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青年法官张亚楠的语气里,满是钦佩。
  两个月前,张亚楠审理一起楼上漏水,造成楼下住户装修损毁、财产受损的纠纷,因原告、被告双方各自咨询的装修公司对损失修复的报价存在3000元差距,矛盾迟迟无法化解。
  情急之下,张亚楠向经验丰富的贺龙山求助,请他参与现场勘验并帮忙调解。“打完电话后十几分钟,贺老师就拿着卷尺到现场,一边仔细量、一边耐心劝,很快就拿出了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张亚楠说。
  “要想化解好基层千姿百态的矛盾,不仅要了解法律,还要了解民情。”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郝亮说,法官断案就跟大夫看病一样,见的“病例”多了,自然就更有经验一些。
  郝亮说,为了让老法官的经验不“闲置”,让法院的“银发力量”有处发力,2024年3月,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在全市法院系统开展老法官讲办案故事工作方案》,聚焦“扎根一线、经验丰富、群众认可”三大标准深入挖掘退休法官资源,推动基层法院成立“老法官工作室”“银发天平团队”等,充分激活老法官的“智囊”作用。
  在机制推动下,32名曾在巡回审判、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领域深耕多年,熟悉乡土人情、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法官,先后被招募到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庭、综治中心等发挥余热,成为基层治理中的一道温暖风景线。
  “我们充分动员退休法官参与一线工作,不仅让老法官解决具体问题,还要让他们的经验变成全体干警的‘活教材’。”郝亮说,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建立常态化机制,定期组织退休法官分享执法办案、纠纷调解中的宝贵经验。
  在此前举办的“老法官讲办案故事”活动中,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周世安走上讲台,为全市法院300余名青年干警讲述自己30余年的审判经历。“必须在司法审判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要带着公心和真心”“要注重在日常办案中历练沟通协调本领,让生硬冰冷的法律条文更具烟火气、更有人情味”……老法官的一句句嘱托,让年轻法官深受触动。
  “前辈们的经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青年法官柯妍告诉记者,现在法院还不断健全法官导师制,让退休法官以“师傅”身份,通过“手把手教调解、面对面讲案例”方式,帮助年轻法官更好成长。
  “有师傅做后盾,心里有底,干劲也更足。”柯妍说,今年以来,自己已独立办理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类案件40余起,且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如今,在商洛市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老法官忙碌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经验培育新人。正如郝亮所言:“他们不是退休,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守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