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丹凤多举措推进水保工作上台阶
文章字数:874
  本报讯 (通讯员 樊利仁 杨 俊)近年来,丹凤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宣传发动、坚持防治结合等措施,全面推进水保工作上台阶,丹凤桃花谷景区被评为国家水保科技示范园,8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保示范小流域。
  丹凤县强化资金投入,采取资金整合、衔接切块、县级补助、社会参与等方式,合理使用小流域治理、高标准农田、公益林建设等项目资金,实行水保补偿费全额返还制度,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近年来投入水保资金1.08亿元。
  丹凤县出台《水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从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管和效益等方面,细化考核指标和赋值标准,加大考核结果运用,推动水保工作责任落实。编制《水土保持规划(2021-2035)》《水土保持区划》,将全县划分为北部中高山轻度流失林草防护区、东部中低山中度流失综合治理区、南部银花河流域中低山中度流失区与中部丹江川塬中度流失固堤造田区等4个水保区域,常态化预防,差异化治理,精准化施策。
  丹凤县创新建立了“从工程建设到移交管护”闭环责任落实体系,探索了丹凤水保“八化”治理、“清洁小流域治理+田园综合体+三产融合”等模式,挂网喷播、L型田坎筑建等新技术得到示范应用推广。创造性地对新增土地、水面以拍卖等形式落实经营主体,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水保工作的积极性。针对区域特点,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矿山绿色修复、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坡耕地综合治理”等措施推动水土流失防治。近年来累计建设水保工程262处,治理水土流失230平方公里,每年减少涌入丹江泥沙36.8万吨。落实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和辖区镇(街道)日常监管责任,强化水保站日常巡查督查,为12个镇(街道)配置无人机,提升遥感监测和水保监督信息化水平,征收水保补偿费472.14万元。
  生态效益方面,丹凤县轻度侵蚀降至512.17平方公里,中度及以上降至111.1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4.81%;社会效益方面,丹凤县把水保工程与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环境整治、文化挖掘同步实施,棣花核桃主题公园、竹林关桃花谷等成为了宜业宜居“桃花源”。目前,丹凤县依托已建成的水保工程,丹凤葡萄酒、天麻等农特产品产量和销量稳步提升,成为群众增收的产业支撑,实现了水保生态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