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火红朝天椒 带富众乡邻
本报通讯员 毕波波 靳天龙
文章字数:1726
    △洛南县辣上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务工群众对当天新收购的朝天椒进行初加工。

    ▷9月24日,村民将新采摘的朝天椒统一过秤、交付。

  9月24日,在位于洛南县灵口镇宽坪村的洛南县辣上天种植专业合作社朝天椒种植基地,10多位村民正在采摘朝天椒,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
  宽坪村位于洛南县城以东、灵口镇政府以北2公里处,共298户1013人。2017年,宽坪村人均纯收入仅5890元。然而,短短8年间,这片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宽坪村以辣椒产业为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当天中午13时,在宽坪村的朝天椒集中收购点,村民有说有笑地排着队,等着将朝天椒称重装车。合作社工作人员也忙个不停,计重、开票、装车……现场热闹而繁忙。
  “我家从2017年开始种植朝天椒,今年种了3.5亩,亩产量1000多公斤。虽然受干旱影响产量略有减少,但预计总产量仍达3000多公斤,产值1.5万元。”种植户李民成向笔者算起经济账,“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种出的朝天椒个头大、饱满,采收后直接回收,极大鼓舞了我们的积极性。”
  2017年,现任洛南县辣上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任亚军,带着多年在外积累的经验与财富回乡创业。与当地镇村干部商量后,他决定利用灵口、景村等6个镇(街道)土壤肥沃、坡塬地多、光照充足的先天优势,投资1000万元培育发展朝天椒产业。
  为打消村民顾虑,试种成功后,任亚军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为农户提供幼苗、技术指导,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兜底收购。这一系列举措让村民逐渐放心加入种植队伍。公司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保障农户利益,合同收购价始终按市场最高价进行回收。
  今年75岁的村民张建生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他试探性地在闲置地种植朝天椒,收获时节3000元的收入让他喜出望外。“没想到小小的朝天椒能带来这么可观的收益,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留守老人和妇女纷纷效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几年间,宽坪村的朝天椒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全村86户村民种植1000多亩,预计总产量1000吨左右。朝天椒种植不仅改变了经济面貌,也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村党支部书记马亚军说。
  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合作社在初深加工领域持续发力。任亚军推动合作社与重庆、湖南、云南等地知名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并成功研发出剁椒、辣椒酱等深加工产品。现代化的生产线实现了从原料加工到包装的全流程生产,年初加工朝天椒1.1万多吨,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由于两个孩子在上学,出不了远门,每年在剁椒加工车间务工,每天120元,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景村镇中国邮政定点帮扶剁椒加工车间务工人员曹艳锋说。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田间管理到回收、加工及销售都离不开专业技术指导,这也是保证产品品质的关键。“我们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邀请专家为村民举办技术讲座。只有大家都掌握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产业才能走得更远更稳。”任亚军说,“这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动力。以前只能卖鲜辣椒,价格受市场波动大。但现在有了深加工,辣椒变成剁椒、酱料,不仅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也让我们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优质朝天椒制品走出大山?答案是电商。2018年,任亚军带领员工积极拥抱电商直播新业态。合作社注册的“辣上天”商标,已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农副产品自主品牌。合作社还组织了一支年轻直播团队,将直播间搬进加工厂、育苗基地,让粉丝直观感受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过程。“我们的产品靠着过硬品质和独特口感,成功吸引大批忠实粉丝。”任亚军自豪地说。在“9·19”邮政农品节,洛南朝天椒产品每天售卖超1万单。2024年,“辣上天”系列产品线上销售额达60多万元。
  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借助“扶贫832平台”等外部资源拓宽销售渠道。“线下订单农业+线上辅助销售”的模式,让任亚军对未来充满信心。电商平台不仅拓宽了产品销路,也提升了洛南知名度。“在中国邮政大力扶持下,2025年合作社在全县6个镇(街道)种植朝天椒1万多亩,带动3235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亩均产值达4000元左右,户均增收1.2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从小康迈向振兴,洛南以朝天椒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诗篇。未来,洛南的朝天椒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旺,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