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文明花开后湾村
本报通讯员 张 广
文章字数:1263
  在秦岭南麓的青山绿水间,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这个占地13平方公里、拥有11个村民小组1568人的小山村,以整齐的规划布局、清新的村容村貌、和睦的邻里关系,先后荣获多项荣誉。2025年,后湾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典范。
  漫步后湾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硬化道路干净整洁,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近年来,该村以“五美庭院”创建为抓手,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目标,创新推行“周一清洁日”制度。
  “以前垃圾随手扔,现在家家户户争着当卫生标兵。”村民张大爷笑着说。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组建了“环境清洁”志愿服务队,还增设150个垃圾桶、200多个果皮箱,配备8名专职环卫工,实现垃圾“日产日清”。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美只是第一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华在党员大会上的一席话,道出了发展的真谛。依托全县“康养慢城”建设,后湾村探索出“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
  村里建起300亩标准化茶园、100亩水杂果采摘基地,打造了60亩水上乐园和28间特色民宿。通过发展电商、农家乐等新业态,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0多万元,带动140多户村民年均增收6000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谁还愿意外出打工?”村民甘长青笑着说。
  “道德银行”的红账本上,记录着后湾村最动人的故事。村里把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美德量化成积分,村民的一言一行都能在这里“储蓄”。“今年刘嫂子评上‘好婆婆’,赵家儿媳成了‘好媳妇’,现在大伙聊天都在说这些新鲜事,没人再为鸡毛蒜皮吵嘴了。”村民梁艳一边给“道德银行”的积分卡充值,一边笑着说,“孝顺公婆本是分内事,没想到村里不仅表彰,还能凭积分换米面油,真是名也得了利也得了。”
  近年来,后湾村累计评选出“好公婆”36名、“好媳妇”40名、“十星级文明户” 60户。村规民约不再是墙上的摆设,文化墙上“孝老爱亲”“诚信友善”的彩绘,像无声的老师影响着每个人。如今的村里,红白喜事比阔气的少了,给老人端汤送药的多了;牌桌旁闲聊的少了,茶园果园里忙碌的身影多了。“后湾村的村规民约,‘规’出了乡风文明好景象,‘约’出了乡村振兴新气象。”清油河镇党委副书记姚远的评价,道出了这里的深刻变化。
  “现在网上说刷单就能赚钱,大家不要信,这是网络诈骗,有不懂的地方找我们。”这是后湾村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队长郭蕾在村里宣传防诈骗的场景。
  后湾村的8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如同文明的“毛细血管”,将理论宣讲、医疗健康、法律法规等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今年以来,村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10多场,覆盖群众1600多人次。从“庭院会”的理论宣讲,到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滋养着村民的精神家园。
  登临后湾村观景台极目远眺,茶园叠翠如浪,民宿错落成趣,龙凤湖畔游人漫步,文化广场上孩子们的笑声随风飘荡。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山村,正以全国文明村的崭新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文明创建没有终点。”清油河镇党委书记赵华锋表示,要让文明之花常开常新,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