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践初心 激扬青春担使命
文章字数:1828
“老徐,今天晚上天气预报还有大雨,为了安全,你今晚必须在村上安置点休息,可不敢跑回去,太危险了!”7月10日天微微亮,山阳县南宽坪镇甘沟村的包村干部毛照伟一边吃着泡面,一边叮嘱安置点的村民,一边又安排甘沟村干部冯霞按照台账给各个分散安置点打电话,确保撤离群众今晚必须再住一晚!
作为一名教育硕士,2017年毕业的毛照伟本该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却于2024年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好好的县中老师不当了,跑到农村基层吃那苦干啥呢?”在大家质疑的目光中,毛照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路。
作为一名国家公费师范生,毛照伟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母校任教,成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然而,从教伊始就遇到了难题:班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许多学生都对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甚至把它视为学业路上的“拦路虎”。看着学生们迷茫又无助的眼神,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提升成绩的治本之策。毛照伟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专用的数学练习本,并从晚饭后的休息时间中挤出10分钟,组织学生轮流上讲台讲解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按照这个方法坚持了一个学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大家的数学成绩跃居平行班第一。而他始终以身作则,从不缺席,每周都认真批改学生的笔记。
除了抓学习,毛照伟也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余时间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篮球赛、主题班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专门注册了班级微信公众号,鼓励大家踊跃投稿,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思想。在他的引领下,公众号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成了学生成长的见证。
2017年到2024年,在县中任教的七年里,毛照伟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先后被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6月,他光荣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2021年10月,毛照伟所带班级的一名高二学生经常不上课。为了深入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他主动联系这名学生的家长,并希望家长到校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然而,这名学生的家长却常年在外打工,顾不得返乡。缺少家长的关怀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缺失,尽管毛照伟尽力挽留,最终这名同学也没能继续完成学业……经了解,这名同学是单亲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一边是生存的需求,一边是教育的投资,两者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教育的“悲剧”。
“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的,如何认识世界只是基本,‘改造’世界才是重点。”毛照伟认为,要想解决教育上的困惑,就必须投身农村基层,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去改变农村。通过推动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才能实现心中的教育“大理想”。
2024年7月,毛照伟回到农村基层,生活节奏与工作环境的落差,让他一时难以适应。但心底的那份信念,如不灭的灯盏,始终照亮他前行的路。毛照伟刚入职不久,他的直属领导就因为工作变动调离了乡镇,临近年关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宽坪街社区的包抓工作一下子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但是在困难和责任面前他丝毫没有退缩。
“老人,你有什么事吗?”毛照伟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一位老奶奶站在南宽坪镇政府门口,手里攥着几张纸,神情茫然。毛照伟主动上前询问后,才知道老人名叫施定芝,目前独自居住在宽坪街社区下坪移民小区,家里的排污管道破裂,却不知该找谁帮忙。
“没事儿,我就是包社区的干部。你别着急,我能不能到您家里去看看?”毛照伟先是轻声细语安慰老人,让老人原本焦虑的神情逐渐舒缓,随后跟老人回家实地察看管道问题,并协调物业和小区党支部协同查看。
最终,在宽坪街社区下坪移民小区党支部书记郭延华的帮助下,破损管道被更换,困扰独居老人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为了避免类似管道的问题再次发生,毛照伟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屋顶漏雨情况,全面摸底登记并向领导汇报。
2024年的冬天被无数充实的瞬间填的满满当当。在最凛冽的寒冬,毛照伟走遍了移民安置点的每一栋楼每一户,耐心倾听每一户居民的心声。他教独居老人使用电暖器,组织村干部开“院落会”,宣讲各种惠民政策及反诈宣传知识,协助完善防汛预案……业余时间里,他又成了充满创意的自媒体运营者和宣传稿撰写人,不遗余力地推广村集体产业。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毛照伟始终以行动践行初心,以责任传递温度,用饱满的热情在乡村振兴中淬炼别样风采。
作为一名教育硕士,2017年毕业的毛照伟本该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却于2024年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成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好好的县中老师不当了,跑到农村基层吃那苦干啥呢?”在大家质疑的目光中,毛照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路。
作为一名国家公费师范生,毛照伟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母校任教,成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然而,从教伊始就遇到了难题:班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许多学生都对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甚至把它视为学业路上的“拦路虎”。看着学生们迷茫又无助的眼神,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提升成绩的治本之策。毛照伟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专用的数学练习本,并从晚饭后的休息时间中挤出10分钟,组织学生轮流上讲台讲解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按照这个方法坚持了一个学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大家的数学成绩跃居平行班第一。而他始终以身作则,从不缺席,每周都认真批改学生的笔记。
除了抓学习,毛照伟也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余时间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篮球赛、主题班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专门注册了班级微信公众号,鼓励大家踊跃投稿,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思想。在他的引领下,公众号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成了学生成长的见证。
2017年到2024年,在县中任教的七年里,毛照伟的付出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先后被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6月,他光荣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2021年10月,毛照伟所带班级的一名高二学生经常不上课。为了深入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他主动联系这名学生的家长,并希望家长到校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然而,这名学生的家长却常年在外打工,顾不得返乡。缺少家长的关怀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大的缺失,尽管毛照伟尽力挽留,最终这名同学也没能继续完成学业……经了解,这名同学是单亲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一边是生存的需求,一边是教育的投资,两者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教育的“悲剧”。
“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的,如何认识世界只是基本,‘改造’世界才是重点。”毛照伟认为,要想解决教育上的困惑,就必须投身农村基层,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去改变农村。通过推动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才能实现心中的教育“大理想”。
2024年7月,毛照伟回到农村基层,生活节奏与工作环境的落差,让他一时难以适应。但心底的那份信念,如不灭的灯盏,始终照亮他前行的路。毛照伟刚入职不久,他的直属领导就因为工作变动调离了乡镇,临近年关的一段时间内,整个宽坪街社区的包抓工作一下子全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但是在困难和责任面前他丝毫没有退缩。
“老人,你有什么事吗?”毛照伟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一位老奶奶站在南宽坪镇政府门口,手里攥着几张纸,神情茫然。毛照伟主动上前询问后,才知道老人名叫施定芝,目前独自居住在宽坪街社区下坪移民小区,家里的排污管道破裂,却不知该找谁帮忙。
“没事儿,我就是包社区的干部。你别着急,我能不能到您家里去看看?”毛照伟先是轻声细语安慰老人,让老人原本焦虑的神情逐渐舒缓,随后跟老人回家实地察看管道问题,并协调物业和小区党支部协同查看。
最终,在宽坪街社区下坪移民小区党支部书记郭延华的帮助下,破损管道被更换,困扰独居老人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为了避免类似管道的问题再次发生,毛照伟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排查屋顶漏雨情况,全面摸底登记并向领导汇报。
2024年的冬天被无数充实的瞬间填的满满当当。在最凛冽的寒冬,毛照伟走遍了移民安置点的每一栋楼每一户,耐心倾听每一户居民的心声。他教独居老人使用电暖器,组织村干部开“院落会”,宣讲各种惠民政策及反诈宣传知识,协助完善防汛预案……业余时间里,他又成了充满创意的自媒体运营者和宣传稿撰写人,不遗余力地推广村集体产业。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毛照伟始终以行动践行初心,以责任传递温度,用饱满的热情在乡村振兴中淬炼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