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天麻成黄土岭村群众增收“主引擎”
本报通讯员 李 翔
文章字数:807
  当下,正是天麻产业的育种期。在镇安县月河镇的天麻育种大棚里,村民忙碌的身影正见证着这一产业从单一种植迈向全产业链发展的蜕变,也串联起当地群众稳步增收的希望。
  在月河镇黄土岭村的天麻育种大棚里,村民正忙着排棒、撒菌、覆土……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黄土岭村山大沟深林密,土壤透气透水保湿,是野生中药材的适生区。近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海拔优势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天麻种植产业,从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到品牌打造,探索全产业链联动发力,让天麻产业成了群众增收的“主引擎”。
  “黄土岭村种植天麻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们村一直把天麻产业作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月河镇黄土岭村党支部书记屈加锋说。
  产业示范户袁开斌从2005年开始种植天麻,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他种植天麻26亩,年收入50多万元。
  “乡亲们看到我赚了钱,就跟着我一块来种天麻。他们最多的大户也要挣到七八万元,最少的也在三五万元。”黄土岭村六组产业大户袁开斌笑着说。
  在村“两委”和产业大户的带动下,黄土岭村天麻产业越发兴旺,天麻种植户达到217户、种植面积2600亩,年产值1300多万元,户均增收3.2万元。天麻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种源缺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年初,黄土岭村多方争取资金建起天麻智慧大棚,进行天麻桶装规模化培育,有效解决了天麻育种周期长、占地广、程序杂的难题。
  镇安县月河镇农综站站长邬扬介绍:“我们通过对智慧大棚的湿度、温度及光照时间进行智能调控,将天麻育种周期从10个月缩减至7个月,有效解决了周边群众大量需求天麻种的难题。”
  天麻丰收后,如何让其价值实现最大化?月河镇通过多方考察,引进天麻加工厂,进行天麻深加工。目前,位于西川村的华康天麻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
  镇安县月河镇副镇长姚亮表示:“天麻加工厂项目是我们打造天麻全产业链条的终端项目,预计9月初建成投产,不仅可以实现全镇天麻菌种的繁育升级换代,也将推动初级农特产向精深精细化转型,以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