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热情服务暖人心 温馨庭院客爆满
——丹凤县“水泊梁山”康养民宿转型升级调查
文章字数:2960
    “水泊梁山”康养民宿一角

  本报通讯员 彭 歆
  康养民宿是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是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丹凤县聚焦建设中国康养名县目标,深挖康养文旅资源潜能,大力扶持发展康养民宿产业,探索出了农家菜浓香、乡土味浓烈、烟火气浓厚的多元化康养民宿发展路径,助推“水泊梁山”康养民宿转型升级、人气爆棚。
  创新举措引客来
  “抖音+”引客。创新营销模式、巧用推介方法、拓宽引流渠道,紧盯退休老人、旅居群众等群体,利用抖音视频、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以及举办元宵猜灯谜、游客访谈推介等活动,开展线上引流和线下营销,吸引内蒙古、宁夏等13个省(自治区),西安、渭南等20多个城市游客来丹旅居康养,累计接待游客6500多人,实现收入60多万元。
  “亲情味”待客。完善发展体系、丰富经营业态、改善餐宿条件,提供真诚朴实、热情周到、诚信经营等贴心服务,通过从游客网上预约订单、到车站暖心接客、旅居结束送站等全过程热情招待,为游客提供亲情化温暖、亲人式服务,让游客感受到久违的乡情和“老家般温暖”。
  “烟火气”留客。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互动性参与、院落式畅聊、家常菜暖胃等原始风格,让旅客漫步在田间、见得到乡亲、听得见乡音、看得见炊烟、记得住乡愁,营造“烟火气”浓郁、乡土味浓烈的氛围,收获“白茶清欢无别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舒适愉悦。
  转型升级求突破
  环境从农家小院向高雅庭院转变。硬件改造扩规模,对原有房屋进行扩建、院子进行改造,新建高端民宿庭院1个,配套建设更衣室、游泳池、健身器材等设施,房间从原来的15间增长到24间,接待能力从原来的32人增长到50人,发展规模、接待能力实现了双翻番。软件提升增配置,对原来房间进行重新装修,室内家具进行换新补充,为新建的8个房间配备了高端日用家具,安装了沐浴设施和智能化电器,配套设施、旅居体验得到全面提升。整治环境促净美,对道路两侧、民宿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利用闲置空地建设休闲公园,增大绿地面积,栽植绿化苗木,增设休闲座椅,拓宽入户道路,修建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营造了净美整洁、舒适高雅的生活场景。
  经营从单一餐宿向多元业态转变。开发菜品润味蕾,根据丹凤特色菜品和游客口味,开发酸菜炒面皮、天麻土鸡汤等新菜品,配套完善从散客订餐、团体包席到商务接待、高端宴请的多元化菜单,满足低中高端餐饮消费体验。改善住宿舒身心,在原来60—80元/天价格的基础上,利用新建庭院提供了80—100元/天的住宿服务,构建了从低端到中端的全链条、差异化消费场景,满足不同群体休闲住宿、旅居康养体验。丰富业态强磁场,设置了台球室、象棋室、书画室、品茶室等娱乐设施,打造了集歌舞娱乐、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娱乐空间”,丰富了游客精神文化供给,满足了游客多样化娱乐需求,形成了强大磁场,使“头回客”变成了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档次从低端印象向高端品位转变。改变农家乐形象,从环境整治、包间设置、用餐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改善,改变了传统农家乐只注重餐食、不注意形象的作风,无论是民宿外貌、环境卫生、菜品供应,还是工作人员形象气质、服务态度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塑造“差异化”风格,根据游客反馈意见和康养旅居需求,在对老院落小微改造提升的基础上保持原有风格,为老顾客提供怀旧体验;在新建庭院营造风情高雅、一步一景的休闲场景,使新顾客享受高端体验,差异化、针对性满足不同游客体验需求。氤氲“书香味”氛围,在不同季节时段,根据游客喜好,间歇性播放《丹凤朝阳》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舒缓音乐,使游客沉浸式接受文化熏陶,慢慢喜欢丹凤、逐渐爱上丹凤;在房间床头柜上摆放丹凤籍著名作家贾平凹、陈仓、陈年喜的书籍,氤氲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实现了旅游推介、资源变现、文化输出互促共赢。
  正视问题补短板
  卫生保健消防安全需重视。该民宿吸引了众多城市老人、退休干部等老年群体,年龄普遍较大、健康状况不明、人员数量较多,必须做好卫生保健服务,加强消防隐患排查,确保游客康养旅居安全。
  原有车辆不足出行需求难保障。随着民宿改造升级,今年游客实现井喷式增长,零星式外出旅游次数增多,民宿原有车辆不能满足众多游客出行需求,临时租用社会车辆旅途服务、出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模式较好推广应用需加力。该民宿蹚出了农文旅康融合发展新路径,客源天天爆满、应接不暇,产业潜能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带领其他民宿发展方面示范引领不强,模式推广应用成效须加强。
  群策群力塑品牌
  加强组织领导强监管。规范化监管,充分发挥康养旅游办公室督导监管作用,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安排部署康养民宿工作,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康养民宿规范发展、诚信经营。差异化支持,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用好用活产业奖补政策,差异化支持文修谷、云溪里、南山院子等康养民宿丰富业态、完善功能,增强吸引力、留住固定客源。常态化评比,制定康养民宿管理评价办法,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评比排名,根据发展状况评星定级;实行动态管理,对发展好的举全县之力推介引流,对发展差的取消星级称号限期整改提升。
  排查风险隐患保安全。做好保健服务,加强与县中医医院、下湾社区卫生室等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一键呼叫”便捷急救响应体系,常备急救药品、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确保遇到突发情况及时高效应对处置。加强消防检查,定期对全县康养民宿消防设施配备、逃生标识安装、消防通道设置、用电线路存在隐患等进行专项检查,全领域宣传消防安全和应急处突知识,增强业主安全监管意识,提高游客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出行安全,采购专业观光车辆,满足游客用车需求,根据县内资源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为每辆观光车配备专业讲解员,从“水泊梁山”出发到旅游活动结束,便捷式满足出行服务、全流程讲好丹凤故事。
  推广典型模式树品牌。文化输出留住人,邀请文化名人举办专场访谈,文化学者讲解商山四皓、武关古城历史故事,县剧团、社火队进行文艺演出,用亲密访谈笼络人、深厚文化吸引人、丰富活动留住人。
  设施配套强支撑。将环卫、交通、公卫等资源向“水泊梁山”倾斜,将2路3路公交车、健身绿道向东侧延伸,满足游客休闲健身、垂钓休闲、交通出行需求,带领游客免费游酒庄、逛景点、看展演,让游客喝上丹凤葡萄酒、爱上丹凤这座城。齐心协力树品牌,采取“水泊梁山”自主推介、龙驹寨街道用力托举、县直部门齐心共抓等方式,在政策资金、用工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将民宿包装建设、设施改造提升、模式宣传推广上升到县级高度,集智聚力把“水泊梁山”建设成为全市知名、全省有名的精品康养民宿。
  紧密联结共赢强增收。建立以“水泊梁山”康养民宿为龙头,望山居、三里栈、携程农庄等为支撑的紧密型康养民宿产业发展共同体,强化“水泊梁山”康养民宿的主导地位,示范引领其他民宿良性发展,实现无阻碍“互住”,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充分发挥“水泊梁山”经营业主网络带动作用,加强与县电子商务中心、供销社等部门及丹凤酒庄、永福工贸等企业合作,增强网络带货能力,将康养民宿发展成为农特产品的中转站和代销点。“水泊梁山”康养民宿采取互推分流抽成的方式,根据游客需求差异化将客源分流给其他民宿,通过合作联营、互惠互利、差异发展,增加边际收入、壮大产业集群、带动群众增收,打响康养民宿公共区域品牌,为丹凤建设中国康养名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