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我是商洛开放大学人
文章字数:1649
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地方就那么几步。走错了,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对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非常幸运在1995年的金色九月走进了商洛开放大学洛南教学点(原洛南教师进修学校),从此人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走出了别样精彩的道路。
当学历与能力需要“双剑合璧”时,我赶上了“人人皆学”的时代东风。那年春天,从洛南进校同乡陈隆远老师处传来喜讯:洛南要举办成人自考考前辅导班,通过者可在秋季入读函授大学(当时称为广播电视大学)。这让一直因学历自卑的我抓住了“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参加培训。陈老师辅导地理,其他骨干教师各挑一科,开展了认真的成人自考考前辅导。正是在这次培训中,我的各科成绩大幅提高,在当年的成人自学考试中一举通过,成为商洛开放大学洛南教学点的首届学员。回过头看,如果没有这次机缘巧合,当时在原石门区孤山乡槐树坪初级小学被当作“骨干教师”的我,绝无可能踏入大学的校门。
正是洛南进校人与时俱进的魄力与“人人皆学”的理念,让我这个卑微到尘埃的中师生实现了学历跨越,补上了高考这一课,成为进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幸运者。当年辅导我备战成人高考的陈老师已逝,其他多位老师退休后失去联系,但他们在我人生中最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令我终生难忘。
当学力与财力需要“兼而顾之”时,我享受到了“处处能学”的便利。工作之初薪酬微薄,上老下小处处窘迫。然而,面授和考试在洛南技校进行,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骑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驮着必要的资料和干粮,我用三年的时间在“进城”与“返乡”间自由切换,“处处能学”为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时间保障、切切实实的经济保障、完完全全的精力保障。每逢函授或考试间隙,在东门口花五毛钱买两个烧饼,再加三毛钱豆腐脑搞定一顿午餐时,我总会涌起深深的感恩之情,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处处能学”的机遇。正是在洛南进校,我有幸认识了洛南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男神”刘剑锋老师及其“仙侣”周婷老师,他们两口子分别执教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以丰厚的学养和精湛的教学影响了一期又一期洛南电大人。三年朝夕相处后,我成为刘、周两位老师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则成为我终身的文学领路人。
凭借在商洛开放大学洛南分校学到的本领,我顺利实现了从初级小学到完全小学,从完全小学到镇中心校,从镇中心校到麻坪中学的“四级跳”。也正是因为在开放教育中获益良多,我随后继续参加了本科开放教育的学习。
当成人与达己需要“双轨并行”时,我抓住了“时时可学”的机遇。1998年夏,我拿到了商洛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生。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革,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我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时时可学”融入自己的生命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围绕着把自己打造成专业的教育人、优秀的教改人、出色的文艺人的目标,不断自加压力、追求进步,先后获得国家级专业征文奖16次,省、市级论文征评及成果交流奖32次,县、镇级荣誉64次,特别是陕西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商洛市优秀课改案例、商洛市优秀专著二等奖,洛南县首届教改十星、青年十杰、优秀校长、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照亮了我半生奋斗的征程。
一切荣誉皆属过往,未来更需加倍努力。作为商洛开放大学的一员,我为其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教育潮流而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提出后,在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全国首批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又荣幸担任石坡街社区大学政教主任,发起了云蒙文化研究会,运营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以文学的力量回报家乡和社会,回馈让我浴火重生的商洛开放大学。
旅途千里万里,一生回望是你。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育理念中,我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更是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我永远感恩商洛开放大学,让我乘着终身学习的风帆,直达事业有成的彼岸。
我骄傲,我是商洛开放大学人!
当学历与能力需要“双剑合璧”时,我赶上了“人人皆学”的时代东风。那年春天,从洛南进校同乡陈隆远老师处传来喜讯:洛南要举办成人自考考前辅导班,通过者可在秋季入读函授大学(当时称为广播电视大学)。这让一直因学历自卑的我抓住了“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参加培训。陈老师辅导地理,其他骨干教师各挑一科,开展了认真的成人自考考前辅导。正是在这次培训中,我的各科成绩大幅提高,在当年的成人自学考试中一举通过,成为商洛开放大学洛南教学点的首届学员。回过头看,如果没有这次机缘巧合,当时在原石门区孤山乡槐树坪初级小学被当作“骨干教师”的我,绝无可能踏入大学的校门。
正是洛南进校人与时俱进的魄力与“人人皆学”的理念,让我这个卑微到尘埃的中师生实现了学历跨越,补上了高考这一课,成为进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幸运者。当年辅导我备战成人高考的陈老师已逝,其他多位老师退休后失去联系,但他们在我人生中最关键时刻的鼎力相助,令我终生难忘。
当学力与财力需要“兼而顾之”时,我享受到了“处处能学”的便利。工作之初薪酬微薄,上老下小处处窘迫。然而,面授和考试在洛南技校进行,使一切问题迎刃而解。骑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驮着必要的资料和干粮,我用三年的时间在“进城”与“返乡”间自由切换,“处处能学”为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时间保障、切切实实的经济保障、完完全全的精力保障。每逢函授或考试间隙,在东门口花五毛钱买两个烧饼,再加三毛钱豆腐脑搞定一顿午餐时,我总会涌起深深的感恩之情,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处处能学”的机遇。正是在洛南进校,我有幸认识了洛南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男神”刘剑锋老师及其“仙侣”周婷老师,他们两口子分别执教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以丰厚的学养和精湛的教学影响了一期又一期洛南电大人。三年朝夕相处后,我成为刘、周两位老师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则成为我终身的文学领路人。
凭借在商洛开放大学洛南分校学到的本领,我顺利实现了从初级小学到完全小学,从完全小学到镇中心校,从镇中心校到麻坪中学的“四级跳”。也正是因为在开放教育中获益良多,我随后继续参加了本科开放教育的学习。
当成人与达己需要“双轨并行”时,我抓住了“时时可学”的机遇。1998年夏,我拿到了商洛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证,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生。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革,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我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时时可学”融入自己的生命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围绕着把自己打造成专业的教育人、优秀的教改人、出色的文艺人的目标,不断自加压力、追求进步,先后获得国家级专业征文奖16次,省、市级论文征评及成果交流奖32次,县、镇级荣誉64次,特别是陕西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商洛市优秀课改案例、商洛市优秀专著二等奖,洛南县首届教改十星、青年十杰、优秀校长、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照亮了我半生奋斗的征程。
一切荣誉皆属过往,未来更需加倍努力。作为商洛开放大学的一员,我为其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教育潮流而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提出后,在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全国首批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成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又荣幸担任石坡街社区大学政教主任,发起了云蒙文化研究会,运营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以文学的力量回报家乡和社会,回馈让我浴火重生的商洛开放大学。
旅途千里万里,一生回望是你。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育理念中,我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更是孜孜不倦的求索者。我永远感恩商洛开放大学,让我乘着终身学习的风帆,直达事业有成的彼岸。
我骄傲,我是商洛开放大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