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本报记者 孙远飞
文章字数:766

  “家人们,瞧一瞧咱们这纯手工打造的挂面!精选优质小麦,融入创新工艺,营养满满还健康。盐量少,老人小孩都能放心品尝……”1月17日,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厂直播间里,暖意融融。老板余之超身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脸上挂着亲和的笑容,正对着镜头热情满满地推介自家的挂面。她一边讲解,一边手法娴熟地展示着挂面的粗细、柔韧程度,随后现场煮上一把挂面。不一会儿,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面条就出现在镜头前。直播间的大屏上,观众的留言如潮水般不断滚动。
  直播告一段落,余之超难掩兴奋,跟记者分享起自己的直播战绩:“我已经连续直播好几个月了。有一天,直播间销售额一下子突破了4300多元,那一刻,我就更加坚信,只要坚守品质,咱这老手艺在市场上准能闯出一片天!”
  说着,她带着记者走进生产车间。一踏入车间,扑面而来的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30多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有的全神贯注地揉面,有的小心翼翼地拉面,细长的挂面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宛如灵动的丝线,在日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麦香。
  2014年,怀着对家乡特产的热爱和传承的坚定信念,余之超在云盖寺镇开办了一家小小的特产工坊,专门销售挂面。尽管工坊规模不大,但她始终将卫生规范视为重中之重,为打造高品质挂面筑牢根基。为了让自己的手艺更上一层楼,余之超还不远千里奔赴陕北、关中、河北等地,深入学习各地先进的挂面制作工艺。
  在追求健康理念的道路上,余之超又盯上了少盐挂面的研发。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两三个月的反复试验,才成功制作出少盐且不断裂的绿色健康挂面。
  2024年,余之超的挂面工厂在满负荷运转时,日产可达3000多公斤,平均日产也有1500多公斤。这里的每一根挂面,都是工人们手工制作的心血结晶。
  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余之超用坚持和努力,让古老的挂面重新焕发生机,也为镇安县的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