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丹凤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体系
文章字数:1580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吉锋)2024年,丹凤县抢抓商洛市列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遇,紧盯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大领域”,培育特色农业、康养旅游、绿色能源“三大产业”,创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生态资源交易、VEP核算应用“三大亮点”,落实高位推进、智力支撑、财政保障“三项举措”,着力构建“四个三”工作体系。深度挖掘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丹凤模式,有效推动全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紧盯“三大领域”。丹凤县创新开展生态产品认证,出台《丹凤县生态产品认证办法》,成功创建丹凤天麻、生态肉鸡等区域公共品牌4个,认证葡萄酒、魔芋粉等国家级绿色食品7个,总数均居全市前列;扩大“碳汇库”,提升“固碳力”,全年新增营造林绿化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2平方米,建成彩色林带、栽植高山水果,藏宝于山、藏富于民,推进新建鱼岭抽水蓄能、青峰水库项目,实施河流生态复苏工程,3条河流被命名为市级幸福河流;成功举办了中国村歌第十一届(2024)乡村春晚、丹凤花开等您来、红酒文化交流会、2024全国航模大赛、全国拔河锦标赛、2024草药医学发展大会等节会赛事活动30余场,丹凤红酒万人品鉴成功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董宇辉直播带货丹凤葡萄酒,累计达成销售订单额2.1亿元,《以酒为媒文化交流铸品牌》案例在《商洛日报》等平台刊发。开通北京—丹凤康养旅游专列,组织北京游客来丹凤康养旅游,全县旅游接待量稳步上升。
  培育“三大产业”。丹凤县围绕“菌药果畜酒茶”特色产业布局,扎实推动葡萄种植、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产业延链、扩规,大力发展葡萄酒首位产业,引进葡萄新品种5种90株,新建葡萄基地2000亩,全年新发展水杂果5000亩、茶叶1000亩、食用菌4000万袋、高山蔬菜2.5万亩,全县物资供给规模产量稳步提升;建成9家养老机构,新建了商丹康养等4个功能齐全的康养场所,打造鱼岭水寨等6个特色民宿集群,建设毛坪等51个秦岭山水乡村示范村,两处气候观赏地入选“全国天气气候观赏地”,2024年5月被评为“全国康养旅游度假名县”;总投资90亿元的鱼岭抽水蓄能电站获得国家能源局同意,完成项目开发合作协议签订,争取到35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华能、中广核等3个光伏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发电5.3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87亿元。
  打造“三大亮点”。丹凤县破除公用品牌仅限于农产品壁垒,打造“丹水凤山新农品”区域公用品牌,涵盖农产品、茶叶、葡萄酒等5大类31项生态产品,目前正在申请注册商标;大力推进林业碳汇交易,与广州国碳公司合作,16.35万亩油松林VCS国际碳汇已完成挂网公示,与南京市达成“零碳会议室”碳中和碳票交易意向,建成“秦岭云上果园”,已线上认养桃树、葡萄树等369棵(株),收入14.83万元,溢价率200%;率先在全市出台《VEP核算及应用指南》,建设VEP试点样板12个,核算出峦庄镇良种天麻产业园、鱼岭水寨田园综合体等首批2个项目的VEP共计2.41亿元,为峦庄镇良种天麻产业园发放VEP贷款1400万元。
  强化“三项举措”。丹凤县坚持高位推进,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县委常委会、领导小组会等推进会6场次,制定印发《2024年度任务分工方案》,将21项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到35个县直部门和12个镇(街道),逐项明确牵头县级干部、完成时限和措施要求,实行台账管理、督导推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高效开展;强化智力支撑,积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广州国碳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召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讨会、培训会3次,构建“政院”“政校”合作模式;加大财政保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县财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项基金和生态奖补专项资金,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库,出台“两山贷”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为入库项目和企业解决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助力县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