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年货里的期盼
本报记者 张 英
文章字数:1388
  开开心心办年货,红红火火过大年。
  对中国人而言,采购年货是春节前不可或缺的仪式。每一件细心挑选的年货,都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承载着对团圆的期盼和亲情的眷恋。
  随着春节临近,我市各个市场和年货集市纷纷迎来客流高峰,处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气氛。
  1月20日,位于商州城区的团结路集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各种年货琳琅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忙碌一整年的市民们跟随着吆喝声纷纷购买年货,大集上年味十足。
  各类优质农产品、生活必需品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纷纷前来“赶集”。“来来来,银花挂面,6块一斤。”摊主徐磊不停地吆喝着,“这挂面可是我们本地的特色,手工制作,口感细腻。”
  现场,许多顾客一买就是好几斤,其中不乏准备过年时送给亲友的。“我闺女在外地,过几天就回来了,平时吃不到咱们家乡的挂面,这次我不仅买了挂面,还买了好多她爱吃的当地特产。”市民李女士眼里满是对女儿回家的期待。
  徐磊说,山阳银花挂面比较受欢迎,他今年专门从银花镇进货,一天能卖好几百斤,收入相当可观。
  不远处,一个春联摊位前围满了人。84岁的书法爱好者赵步锋挥毫泼墨,在他刚劲有力的笔下,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跃然纸上,顾客们纷纷发出赞美之声,沉浸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我家每年的都是购买手写春联,这是一种文化体验,那些印刷的成品春联无法比拟这种独特的韵味。”市民赵先生亲自挑选了一组春联词,请赵步锋为其挥毫。
  赵步锋说,他最近每天都要写上百副春联,虽然辛苦,但看到大家喜欢,心里特别满足。手写春联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市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春联更添节日气氛。
  在中国的年俗中,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象征着团圆和喜庆。
  “这是今年的新款式,灯笼插上电,就会自动旋转,并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义成百货的老板娘热情地向顾客展示着新款灯笼,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经过几轮讨价还价,沙河子居民樊丽最终以优惠价购得一对灯笼。
  樊丽高兴地提着说:“这对灯笼太漂亮了,过年挂在门前肯定特别喜庆,我打算再给孩子买个手提灯笼。”
  过年,换一身新装也是传统习俗之一。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世纪阳光购物广场。在一楼童装区,孩子们兴奋地挑选着各式各样的新衣,家长们则在一旁细心地比较着款式和价格。导购员热情地介绍着最新的促销活动,整个区域洋溢着欢声笑语,浓浓的年味在这里弥漫开来。
  “我们那个年代,就盼着过年能穿上一身新衣,如今生活好了,孩子们的愿望更容易实现了。”一位年长的顾客感慨道。
  不仅童装区,商场二楼的成人服饰区也是一片热闹景象,各种新款服装琳琅满目。不少老年人正在挑选各式各样的花棉袄。“过年了嘛,平时不太舍得花钱买新衣服,今天打算买一件喜庆的花棉袄,讨个好彩头。过年亲戚朋友来了,穿着也显得得体。”一位老人开心地在镜子前欣赏着新衣服。
  整个商场充满了温馨和喜庆的气氛,每个人都在为迎接新年而精心准备着。
  市民刘女士说:“过年置办年货,才是真正的年味所在。每年这个时候,和家人一起挑选年货,心里就充满了期待和温暖。”她手中的购物袋里已经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
  刘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挑选年货的过程中,家人间的默契与关爱得以传递。
  无论是春联、灯笼,还是新衣,每一项年货准备都凝聚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邻里间的温情,这份独特的情感纽带,正是春节最动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