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民歌
文章字数:1228
在商洛市区住得久了,大概会产生引吭高歌的想法。因为环绕市区的山脉,把人的生存空间限制得有些窄。高声唱几句歌,有益于把山脉给人的压迫感释放一下。然,南腔北调地和周遭山脉相互交流的方式,只是我这个对唱歌一窍不通的糙汉子的选择。在商洛,是有和周遭的青山,和那东流而去的丹江水倾情交流的民歌的。
我听过的商洛民歌有《捡柴烧》《单探妹》《送饭调》《小船》等。听这些民歌的时候,歌手们一个个虽然西装革履,舞带飘摇,但民歌本来那种质朴、欢快的韵味还是被他们展现了出来。现在,我们一般都听流行音乐,听这种有着浓郁生活气息歌曲的机会并不多。但当媒介不发达的时候,这些民歌就是商洛曾经的流行歌曲。这些民歌里,保留着生活在商洛的先民对这片土地最原始的记忆。传唱这些民歌的时候,就是把这些记忆、韵律传承下去。为什么要传承民歌?
我们都知道“词”本来是唱出来的,但是词的唱法失传了。我们也都知道宋词很美,但我们现在只能以现代的唱法把词唱出来。如果,宋以后的朝代有传承宋词唱法的意识,这种意识无论是对传承传统诗词文化,还是对丰富歌唱艺术都是有推动作用的。最起码,如果我们掌握了宋代的流行音乐“词”的唱法,我们在学习这些词的时候,不用只通过干巴巴地读,去感受词内涵的韵律情思。我们可以唱,可以用节奏感更明显,更易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歌唱艺术来体会词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传唱商洛民歌的意义也是把一种有地域色彩的民歌艺术传承下去,让后代在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歌唱艺术中,去了解民歌,被民歌陶冶身心。
在听了一次商洛民歌之后,我查阅了商洛的市志。里面记载的最早与商洛相关的歌曲作品是《采芝歌》。据1998年编纂的《商州市志》记载,其歌分上下两阕,上阕称《四皓歌》,为北魏崔鸿作,下阕题作《采芝操》,为“四皓”所作。曲谱今已不可知晓。其歌词反映了怀才不遇的哀怨和严守节操的志向,其原文为:“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昊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巍巍。岩居穴处,以为幄茵。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远矣,吾将安归?”
这首歌在文化内蕴方面比民歌要浑厚,但它在商洛创作出来,能流传至今,必然是对商洛民歌有所滥觞。而且,这首歌在歌咏对象的选择上与平常百姓的生活贴近,百姓也喜欢这种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歌。这样的歌为商洛民歌创作、传唱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1998年编纂的《商州市志》在《采芝歌》之后,还记载了许多民歌作品。商洛是山区,各种艺术资源的广泛普及不得不受限于山区的地理条件,但是歌声可以跨越绵延的山脉,把通俗易懂的民歌艺术种子,播种在每一个渴望被艺术浇灌的人的心田中,以民歌之“乐”来行礼乐的教化作用,来淳化民风民俗。
民歌是很容易传唱开来的,特别是在群山环绕的商洛。传承民歌歌唱艺术能够发挥淳风化俗的作用,传承民歌艺术的个人也是在促进社会和谐,以民歌艺术来助力开发民智。所以,商洛民歌在艺术与社会价值方面,都是值得深耕细掘的。
我听过的商洛民歌有《捡柴烧》《单探妹》《送饭调》《小船》等。听这些民歌的时候,歌手们一个个虽然西装革履,舞带飘摇,但民歌本来那种质朴、欢快的韵味还是被他们展现了出来。现在,我们一般都听流行音乐,听这种有着浓郁生活气息歌曲的机会并不多。但当媒介不发达的时候,这些民歌就是商洛曾经的流行歌曲。这些民歌里,保留着生活在商洛的先民对这片土地最原始的记忆。传唱这些民歌的时候,就是把这些记忆、韵律传承下去。为什么要传承民歌?
我们都知道“词”本来是唱出来的,但是词的唱法失传了。我们也都知道宋词很美,但我们现在只能以现代的唱法把词唱出来。如果,宋以后的朝代有传承宋词唱法的意识,这种意识无论是对传承传统诗词文化,还是对丰富歌唱艺术都是有推动作用的。最起码,如果我们掌握了宋代的流行音乐“词”的唱法,我们在学习这些词的时候,不用只通过干巴巴地读,去感受词内涵的韵律情思。我们可以唱,可以用节奏感更明显,更易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歌唱艺术来体会词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传唱商洛民歌的意义也是把一种有地域色彩的民歌艺术传承下去,让后代在更加富有感染力的歌唱艺术中,去了解民歌,被民歌陶冶身心。
在听了一次商洛民歌之后,我查阅了商洛的市志。里面记载的最早与商洛相关的歌曲作品是《采芝歌》。据1998年编纂的《商州市志》记载,其歌分上下两阕,上阕称《四皓歌》,为北魏崔鸿作,下阕题作《采芝操》,为“四皓”所作。曲谱今已不可知晓。其歌词反映了怀才不遇的哀怨和严守节操的志向,其原文为:“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昊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巍巍。岩居穴处,以为幄茵。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远矣,吾将安归?”
这首歌在文化内蕴方面比民歌要浑厚,但它在商洛创作出来,能流传至今,必然是对商洛民歌有所滥觞。而且,这首歌在歌咏对象的选择上与平常百姓的生活贴近,百姓也喜欢这种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联的歌。这样的歌为商洛民歌创作、传唱奠定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1998年编纂的《商州市志》在《采芝歌》之后,还记载了许多民歌作品。商洛是山区,各种艺术资源的广泛普及不得不受限于山区的地理条件,但是歌声可以跨越绵延的山脉,把通俗易懂的民歌艺术种子,播种在每一个渴望被艺术浇灌的人的心田中,以民歌之“乐”来行礼乐的教化作用,来淳化民风民俗。
民歌是很容易传唱开来的,特别是在群山环绕的商洛。传承民歌歌唱艺术能够发挥淳风化俗的作用,传承民歌艺术的个人也是在促进社会和谐,以民歌艺术来助力开发民智。所以,商洛民歌在艺术与社会价值方面,都是值得深耕细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