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蒸馍
文章字数:1645
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三千万老陕,爱吃蒸馍。
对于生在农村,长在黄土地上的我这个农人来说,没有蒸馍,日子怎么过活?不来一碗油泼面,生活哪来滋味?
年幼时,看见隔壁的孩子在吃白生生、黄灿灿的干粮馍,我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除了咕噜咕噜地咽口水,便是抱怨母亲笨,做不出这样既解馋又顶饱的人间美味。心中更是愤愤不平,这种只有腊月祭灶时才能见到的美食,凭什么他家在平日里都能享用?
上学后,偶有同学背的蒸馍又白又大,我在心里又犯嘀咕,怎么敢把这么白、这么香的蒸馍带到这里。什么山珍海味、鱿鱼海参,哪有这白面蒸馍来得实在。
白面蒸馍,这个人间尤物,在我年幼的心中留下了非常鲜活的印痕。吃白面蒸馍,成了我最大的奢望,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无数次,我暗暗发誓,有一天自己飞黄腾达,一定要一次吃它三五个,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想咬哪个咬哪个。不!我要吃饱、吃过瘾,彻底报一回吃不上的“深仇大恨”,将饥饿活活摁死在黝黑的泥土里,将贫穷连根拔起丢进万丈深渊。
一次临近年关,我跟随母亲去赶集上会,初入会场,便被卖白面蒸馍的摊点牵绊住了腿脚。不大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那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蒸馍,眼都不眨一下,那叫一个馋呀。我估计母亲不会买,也料定她不会买,她一定会装作没看见。家中兄弟姐妹多,个个都想吃,买一个不够分,买三个五个,哪有那么多钱。再说了,惯下吃白面蒸馍的毛病,怎么面对黄面馍馍,这还了得!
摊主很精明,更会来事。他应该是窥见了我贪婪的眼光和嘴角的口水,故意扯着嗓子使劲卖弄,余光却有意无意地瞟着我。这叫勾引,活脱脱的诱惑。在那个吃穿还是头等大事的年月里,别说我想吃,母亲一定也想吃,只是她总能把从喉咙里窜上来的欲望生生地又咽下去。还不忘笑盈盈地替我说话,他不饿不饿,来时吃得饱饱的,家里有吃的。
有什么吃的?那悬在梁上竹筐里的几片黄面粑粑,老鼠都不吃。我很恼火,想大声说出真相好去证明母亲是在骗人。可我哪里敢,只好用白眼回应着她窘迫的笑脸。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却时常三令五申地教育我不能说谎,难道说谎、说假话还有年龄限制?我磨磨蹭蹭地跟在母亲身后,把不满写在脸上、绑在腿上。母亲见状,生气地做出想要打我的姿态,沉着脸说小孩嘴馋会烂嘴。我被这句话折服了,只好把委屈收起,再次相信母亲的话,相信她没有说谎,我怕自己烂嘴,连黄面馍馍也没得吃。
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家里的光景一天好过一天,温饱总算彻底解决了。白面蒸馍自然成了饭桌上的常态,敞开吃,管饱、管够,天天吃,顿顿有。可每一次拿在手中,总感觉母亲做的白面蒸馍泛着淡淡的黄,没有那次在街上邂逅的白,肯定也没人家的松软。虽然当年我没有用手碰过,但我估计应该是。
随着阅历的丰富,我明白了母亲做的白面蒸馍虽然品相和颜色差了点,可那是用自家产的小麦磨出的上等面粉加工而成,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剂,小麦本身就泛着淡淡的黄,那是它的本色,是永恒不变的颜色。
后来,为生计我常年东奔西跑,吃过许多地方的蒸馍,除了一律的白生生,尝不出一星半点的麦香味,当然更吃不出母亲做的味道。一次在饭桌上,我又说街上卖的白面馍越来越不好吃了,母亲听后一脸神秘却非常认真地说:“听说街上卖的白面馍里面掺了添加剂。”我哈哈大笑,但这次我选择相信母亲说的是真话、是实话,相信她没有说谎、没有骗我。难怪每次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溢上来的不是沁人心脾的麦香,却多了丝丝缕缕的“科技”气息。
从此,我对掺着“科技”含量的白面蒸馍不再奢望,也少了欲望。
我是吃着母亲做的黄面馍和白面馍长大的。如今,一家老小寄居在县城,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为了生活,不得不辗转他乡觅食,也很少能吃到母亲做的既土气又泛黄的白面蒸馍了。偶尔,家里也买面粉回来,我让年迈的母亲指导着我蒸馍馍,找找童年的味道,无论怎么折腾,还是蒸不出来期盼的土黄色记忆,吃不出儿时香喷喷的麦香。我心头泛起一阵惆怅,是时代进步了,还是科技太发达,抑或是人心越来越空了?
是我吃得太饱了吗?不,我明明很饿,我只是嫌弃少了麦香的白面蒸馍,我想找寻记忆中的味道……
对于生在农村,长在黄土地上的我这个农人来说,没有蒸馍,日子怎么过活?不来一碗油泼面,生活哪来滋味?
年幼时,看见隔壁的孩子在吃白生生、黄灿灿的干粮馍,我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除了咕噜咕噜地咽口水,便是抱怨母亲笨,做不出这样既解馋又顶饱的人间美味。心中更是愤愤不平,这种只有腊月祭灶时才能见到的美食,凭什么他家在平日里都能享用?
上学后,偶有同学背的蒸馍又白又大,我在心里又犯嘀咕,怎么敢把这么白、这么香的蒸馍带到这里。什么山珍海味、鱿鱼海参,哪有这白面蒸馍来得实在。
白面蒸馍,这个人间尤物,在我年幼的心中留下了非常鲜活的印痕。吃白面蒸馍,成了我最大的奢望,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无数次,我暗暗发誓,有一天自己飞黄腾达,一定要一次吃它三五个,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想咬哪个咬哪个。不!我要吃饱、吃过瘾,彻底报一回吃不上的“深仇大恨”,将饥饿活活摁死在黝黑的泥土里,将贫穷连根拔起丢进万丈深渊。
一次临近年关,我跟随母亲去赶集上会,初入会场,便被卖白面蒸馍的摊点牵绊住了腿脚。不大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那盘热腾腾、香喷喷的蒸馍,眼都不眨一下,那叫一个馋呀。我估计母亲不会买,也料定她不会买,她一定会装作没看见。家中兄弟姐妹多,个个都想吃,买一个不够分,买三个五个,哪有那么多钱。再说了,惯下吃白面蒸馍的毛病,怎么面对黄面馍馍,这还了得!
摊主很精明,更会来事。他应该是窥见了我贪婪的眼光和嘴角的口水,故意扯着嗓子使劲卖弄,余光却有意无意地瞟着我。这叫勾引,活脱脱的诱惑。在那个吃穿还是头等大事的年月里,别说我想吃,母亲一定也想吃,只是她总能把从喉咙里窜上来的欲望生生地又咽下去。还不忘笑盈盈地替我说话,他不饿不饿,来时吃得饱饱的,家里有吃的。
有什么吃的?那悬在梁上竹筐里的几片黄面粑粑,老鼠都不吃。我很恼火,想大声说出真相好去证明母亲是在骗人。可我哪里敢,只好用白眼回应着她窘迫的笑脸。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却时常三令五申地教育我不能说谎,难道说谎、说假话还有年龄限制?我磨磨蹭蹭地跟在母亲身后,把不满写在脸上、绑在腿上。母亲见状,生气地做出想要打我的姿态,沉着脸说小孩嘴馋会烂嘴。我被这句话折服了,只好把委屈收起,再次相信母亲的话,相信她没有说谎,我怕自己烂嘴,连黄面馍馍也没得吃。
土地承包责任制后,家里的光景一天好过一天,温饱总算彻底解决了。白面蒸馍自然成了饭桌上的常态,敞开吃,管饱、管够,天天吃,顿顿有。可每一次拿在手中,总感觉母亲做的白面蒸馍泛着淡淡的黄,没有那次在街上邂逅的白,肯定也没人家的松软。虽然当年我没有用手碰过,但我估计应该是。
随着阅历的丰富,我明白了母亲做的白面蒸馍虽然品相和颜色差了点,可那是用自家产的小麦磨出的上等面粉加工而成,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剂,小麦本身就泛着淡淡的黄,那是它的本色,是永恒不变的颜色。
后来,为生计我常年东奔西跑,吃过许多地方的蒸馍,除了一律的白生生,尝不出一星半点的麦香味,当然更吃不出母亲做的味道。一次在饭桌上,我又说街上卖的白面馍越来越不好吃了,母亲听后一脸神秘却非常认真地说:“听说街上卖的白面馍里面掺了添加剂。”我哈哈大笑,但这次我选择相信母亲说的是真话、是实话,相信她没有说谎、没有骗我。难怪每次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溢上来的不是沁人心脾的麦香,却多了丝丝缕缕的“科技”气息。
从此,我对掺着“科技”含量的白面蒸馍不再奢望,也少了欲望。
我是吃着母亲做的黄面馍和白面馍长大的。如今,一家老小寄居在县城,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为了生活,不得不辗转他乡觅食,也很少能吃到母亲做的既土气又泛黄的白面蒸馍了。偶尔,家里也买面粉回来,我让年迈的母亲指导着我蒸馍馍,找找童年的味道,无论怎么折腾,还是蒸不出来期盼的土黄色记忆,吃不出儿时香喷喷的麦香。我心头泛起一阵惆怅,是时代进步了,还是科技太发达,抑或是人心越来越空了?
是我吃得太饱了吗?不,我明明很饿,我只是嫌弃少了麦香的白面蒸馍,我想找寻记忆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