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智慧棚”里长出“致富菇”
本报记者 马泽平
文章字数:1282
  1月11日,位于镇安、柞水、山阳三县交界处的镇安县米粮镇界河村,隆冬里寒气逼人,但社区工厂的“智慧棚”里却生机盎然、温暖如春。记者在这里,近距离感受到偏僻农村也用上了高科技,走上了“智慧种菇”的现代化路子。
  “清早是‘智慧棚’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时候,在手机上调成二氧化碳自动排放模式,只要达到二氧化碳浓度设置临界点,系统就会自动唤醒通风系统。”8时30分,入驻界河村社区工厂的陕西尚品卓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管理员郭方,打开手机APP,向记者演示,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管理20个“智慧棚”。
  原来,郭方口里的“智慧棚”是科技感十足、拥有“5G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数字化食用菌智能方舱。“智能方舱可以对环境参数精准控制,实现全天候无季节性生产,而且长出的菌菇个头均匀、卖相好、口感好。”在1号数字化食用菌智能方舱里,郭方介绍,菌菇生长关键看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四大环境指标,每个智能方舱都装有传感器,不仅能实时监测,还能自动报警,坐在办公室点开手机就能远程管理。
  市发改委驻界河村第一书记廉涛告诉记者,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市发改委先后为界河村投资800万元,建设了集制棒、接种、养菌、销售、烘干、冷藏、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基地,建成10个数字化食用菌智能方舱。在市发改委牵线搭桥下,界河村和陕西尚品卓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村企合作,将福建球盖菇引进到界河,建成了目前商洛唯一的球盖
  菇种植基地,涵盖球盖菇的上下游产
  业链,实现了“南菇北移”,带动界河村走出了一条数字化特色农业新路子。目前,10个智能方舱中,4个已全负荷生产。
  据悉,球盖菇又称松茸菌,是国际珍稀菇类交易市场上的高端食材,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享有“素中之荤”之美誉。
 “我们去年8月份从福建聘请技术专家进行全程指导,10月份就开始出菇,每斤25元,一直畅销。”陕西尚品卓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政说,球盖菇鲜菇主要销往西安、武汉等高端酒店,最近两个月销售额达到30万元。
  乡村产业兴旺,村民致富才有希望。在2号数字化食用菌智能方舱里,一个个鲜嫩的球盖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村民黄开琴和七八个中年妇女在多层架上熟练地采菇、包装。“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这是多好的事呀!”黄开琴边采菇边笑着说。黄开琴一家5口人,丈夫外出打工,大孩子上初中。她每天一早把小孩送到村里小学,就到社区工厂上班,由村民变成产业工人。
  “这球盖菇可是咱村里的‘致富菇’呀!”界河村党支部书记尹章朝自豪地说,“依靠食用菌产业基地,村集体经济去年突破了50万元大关。村上还将球盖菇进行深加工,推出了松茸酱、松茸脆两款产品,35名群众被‘镶嵌’在食用菌产业链上,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富民强市,将特色食用菌产业作为首位农业产业,加快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这给界河村球盖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来了动力。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选择球盖菇特色产业的路子是对的,我们有信心把界河球盖菇产业做大做强,让球盖菇成为界河的一张名片。”廉涛笑呵呵地说。
  “智慧棚”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话界河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