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增魅力 共建共享幸福城
文章字数:2230
近年来,我市坚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核心宗旨,秉承“四个四”的先进理念,将“守护壮丽秦岭,勇担生态守护重任”视为己任,致力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一体化保护,紧密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多维度、系统性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一系列举措落地,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温馨与和谐的氛围。
老旧小区换新颜
“现在我们小区环境大不一样了,一下楼就是整齐的绿植,还有专业的物业人员进行管理,让我们居民住着更加舒心。”1月8日,商洛学院小区居民潘永前笑着说。据了解,东店子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两拆一提升和小区环境整治”工作中,结合城管部门拆除乱占乱建、三堆六乱、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多方联动,使得辖区内的商洛学院小区环境有了大改观。
为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管理,去年以来,我市将居民小区环境整治作为关键切入点,由市住建局牵头,精心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在此过程中,城管、公安、消防等多部门联合40多个市级包抓单位以及六县一区的相关专班、街道社区,对全市1112个小区实施划片包干的管理方式,破解了全市“三无”小区以及单位自管小区等老旧、规模较小的居民小区“无人管”“管不好”等棘手难题。
针对“三无”小区以及自管小区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资金短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专业维护力量空白等问题,我市探索推行“4+5”模式,即构建居委会、物业公司、物管会、包抓单位“四方协同”物业服务格局,积极推进党建联建、公安警务、城管执法、司法法律、民政社团“五大服务”进社区。其中,中心城区成立物业企业20家进行托底管理,安装门禁226个、监控设备1127个,401个小区已实现物业全覆盖并接入智慧物管平台。
“边角地”变“幸福地”
“这边的安全岛和以前不一样了,绿树红花在灯带的点缀下格外好看,拍照肯定很出片。”1月9日,市民刘欣怡在等红灯时,一边拍下周围美景,一边惊讶地说。近期,市城管局对民主路与民生路交叉口、商州西路与商鞅大道交叉口等10座交通安全岛进行提升改造,因地制宜栽植茶梅、紫牡丹等花灌木和美人蕉、紫叶芋等宿根花卉及大丽花、千头菊等时令鲜花约4.2万株,铺设草坪约1000平方米,形成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的立体花镜,并点缀景石30多组,设置抱树灯53组、灯带2200多米进行亮化,与城市夜景融为一体。
从曾经城市的“边角地”,到现在群众身边的“幸福地”,多年来,我市围绕打造“一都四区”目标,通过“拆、改、建、管、治”多管齐下,大力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治理及口袋公园建设工作,以“微空间”承载“大民生”,着力打造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一角一特色,一园一景观”的生态园林城市。先后新建改建了通江园、锦绣园、朝阳公园、仪和公园等26个城市口袋公园。这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如今都已华丽蜕变成城市中一个个精致的“小盆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新增坐凳570个、直饮水机62个、自动售货机21个、垃圾箱224个;集中开展63.67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除草、修剪等全套养护,先后完成绿化修剪、除草5轮以及病虫害防治,施肥18.32吨,抹芽乔木1400多株,实施51条城市道路、29个公园广场等区域6.2万株树木涂白,更新鲜花11.12万盆。
人文建设暖民心
近日,在商州区梨园亭戏曲舞台上,高亢激昂的秦腔演唱吸引了众多戏迷驻足观看。2024年1月份,市城管局和区文旅局投资约200万元对梨园亭戏曲舞台进行提升改造,新增仿古设备间、更衣间各1间,改造戏曲广场380平方米,设置LED电子显示屏1块,安装不锈钢木座椅30套,摆放鲜花约6000盆。改造提升后的梨园亭戏曲舞台设备更加完善,给城乡戏曲爱好者和广大戏迷朋友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全新平台,为群众提供了参与文化生活的“新阵地”。
据商州区文化馆馆长张淼介绍,为满足各社团和广大戏迷朋友的需求,区文化馆组织社会艺术团体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合理安排演出时段和演出团队,在做好梨园亭设施设备及演出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培养戏剧人才,发挥好离退休老干部、民间老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土艺术家的作用,带动商州戏曲文化发展,让群众能更方便地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走进丹江公园,古色古香的梨园亭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戏曲文化的韵味;电影广场,成为市民共享光影魅力的好去处;莲湖小剧场,吸引来广大文艺爱好者……不仅如此,城市公园广场还增添了许多贴心的设施。休闲座椅成为市民休憩的好去处,冷热饮水机在不同季节满足人们的饮水需求,便民储物柜让大家的物品有了存放之处,气排球场和羽毛球场的建设,更是为热爱运动的人群提供了挥洒汗水的场地。通过持续推进“城市公园+”行动,市民群众日常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暖心的服务,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024年,市城管局先后两次收到致谢锦旗,他们将“执法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深深烙印在心中,在中心城区,36个城管便民服务点为市民提供着便捷的服务。“一杯热茶温暖一座城”活动,让寒冷的冬日街头充满了温情;在城区中小学设立的城管护学岗,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安心;祭祀期间设置的“移动文明祭祀桶”,引导着市民文明祭祀,守护了城市的环境;社区开展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的文明养犬意识。这些暖心举措,每一个都饱含着对群众的关怀。其中,“我护学,您放心”城管护学活动更是脱颖而出,被评为省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
如今,我市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不断攀升,绘就出了一幅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老旧小区换新颜
“现在我们小区环境大不一样了,一下楼就是整齐的绿植,还有专业的物业人员进行管理,让我们居民住着更加舒心。”1月8日,商洛学院小区居民潘永前笑着说。据了解,东店子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两拆一提升和小区环境整治”工作中,结合城管部门拆除乱占乱建、三堆六乱、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多方联动,使得辖区内的商洛学院小区环境有了大改观。
为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管理,去年以来,我市将居民小区环境整治作为关键切入点,由市住建局牵头,精心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在此过程中,城管、公安、消防等多部门联合40多个市级包抓单位以及六县一区的相关专班、街道社区,对全市1112个小区实施划片包干的管理方式,破解了全市“三无”小区以及单位自管小区等老旧、规模较小的居民小区“无人管”“管不好”等棘手难题。
针对“三无”小区以及自管小区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资金短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专业维护力量空白等问题,我市探索推行“4+5”模式,即构建居委会、物业公司、物管会、包抓单位“四方协同”物业服务格局,积极推进党建联建、公安警务、城管执法、司法法律、民政社团“五大服务”进社区。其中,中心城区成立物业企业20家进行托底管理,安装门禁226个、监控设备1127个,401个小区已实现物业全覆盖并接入智慧物管平台。
“边角地”变“幸福地”
“这边的安全岛和以前不一样了,绿树红花在灯带的点缀下格外好看,拍照肯定很出片。”1月9日,市民刘欣怡在等红灯时,一边拍下周围美景,一边惊讶地说。近期,市城管局对民主路与民生路交叉口、商州西路与商鞅大道交叉口等10座交通安全岛进行提升改造,因地制宜栽植茶梅、紫牡丹等花灌木和美人蕉、紫叶芋等宿根花卉及大丽花、千头菊等时令鲜花约4.2万株,铺设草坪约1000平方米,形成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的立体花镜,并点缀景石30多组,设置抱树灯53组、灯带2200多米进行亮化,与城市夜景融为一体。
从曾经城市的“边角地”,到现在群众身边的“幸福地”,多年来,我市围绕打造“一都四区”目标,通过“拆、改、建、管、治”多管齐下,大力开展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治理及口袋公园建设工作,以“微空间”承载“大民生”,着力打造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一角一特色,一园一景观”的生态园林城市。先后新建改建了通江园、锦绣园、朝阳公园、仪和公园等26个城市口袋公园。这些曾经被忽视的角落,如今都已华丽蜕变成城市中一个个精致的“小盆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新增坐凳570个、直饮水机62个、自动售货机21个、垃圾箱224个;集中开展63.67万平方米公共绿地除草、修剪等全套养护,先后完成绿化修剪、除草5轮以及病虫害防治,施肥18.32吨,抹芽乔木1400多株,实施51条城市道路、29个公园广场等区域6.2万株树木涂白,更新鲜花11.12万盆。
人文建设暖民心
近日,在商州区梨园亭戏曲舞台上,高亢激昂的秦腔演唱吸引了众多戏迷驻足观看。2024年1月份,市城管局和区文旅局投资约200万元对梨园亭戏曲舞台进行提升改造,新增仿古设备间、更衣间各1间,改造戏曲广场380平方米,设置LED电子显示屏1块,安装不锈钢木座椅30套,摆放鲜花约6000盆。改造提升后的梨园亭戏曲舞台设备更加完善,给城乡戏曲爱好者和广大戏迷朋友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全新平台,为群众提供了参与文化生活的“新阵地”。
据商州区文化馆馆长张淼介绍,为满足各社团和广大戏迷朋友的需求,区文化馆组织社会艺术团体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合理安排演出时段和演出团队,在做好梨园亭设施设备及演出管理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培养戏剧人才,发挥好离退休老干部、民间老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乡土艺术家的作用,带动商州戏曲文化发展,让群众能更方便地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走进丹江公园,古色古香的梨园亭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戏曲文化的韵味;电影广场,成为市民共享光影魅力的好去处;莲湖小剧场,吸引来广大文艺爱好者……不仅如此,城市公园广场还增添了许多贴心的设施。休闲座椅成为市民休憩的好去处,冷热饮水机在不同季节满足人们的饮水需求,便民储物柜让大家的物品有了存放之处,气排球场和羽毛球场的建设,更是为热爱运动的人群提供了挥洒汗水的场地。通过持续推进“城市公园+”行动,市民群众日常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暖心的服务,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024年,市城管局先后两次收到致谢锦旗,他们将“执法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深深烙印在心中,在中心城区,36个城管便民服务点为市民提供着便捷的服务。“一杯热茶温暖一座城”活动,让寒冷的冬日街头充满了温情;在城区中小学设立的城管护学岗,给家长和孩子们带来了安心;祭祀期间设置的“移动文明祭祀桶”,引导着市民文明祭祀,守护了城市的环境;社区开展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的文明养犬意识。这些暖心举措,每一个都饱含着对群众的关怀。其中,“我护学,您放心”城管护学活动更是脱颖而出,被评为省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
如今,我市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不断攀升,绘就出了一幅幅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