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南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管
文章字数:951
  本报讯 (通讯员 文凯薇)近日,商南县在超常规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中,查处村级组织集体“三资”管理方面违纪违法案件61件,处分44人。对此,商南县纪委监委推行“五责协同”监管机制,聚力守护好农村集体“家底”。
  村(社区)监委会是“三资”管理第一道防线,商南县坚持把资金、资产、资源安全作为村(社区)监委会履职重点。每季度召开民情分析会,收集群众对“三资”管理的意见建议和具体诉求,及时督促提醒村干部廉洁履职,并向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处置情况;将全县符合条件的119个村级党组织纪检委员明确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解决“三资”管理问题71个,化解“三资”纠纷48件。
  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直接负责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分配、使用、管理,商南县压实村(社区)“三资”管理直接责任,集体会商、民主决策资金使用,召开分析研判会,将“三资”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和组织生活会剖析内容,接受党员评议监督。全县128个村(社区)累积排查梳理村级资产2863宗,产业项目835个,农村集体经济合同7494份,涉及金额5.58亿元,督促企业按期兑现集体经济分红374万元,追缴逾期款350.1万元。
  镇(街道)党委、政府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既有全面领导责任,又承担常态化管理、监督、检查的主体责任。商南县以健全监管机制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规范管理为重点,清查登记集体经营性资产773个,涉及金额5.35亿元,推动整改合同不规范、记账不及时等问题6329个。
  镇(街道)纪委作为最基层的监督专责机关,处于村集体“三资”监督执纪“最前线”。商南县聚焦“三资”管理使用关键环节,督促镇(街道)纪委将村集体资金管理纳入监督清单,及时精准监督。
  县农业农村、财政等职能部门负责农村“三资”审批、划拨、监管,充当“大管家”角色。商南县督促职能部门构建归属清晰、职能完善、流转顺畅、管理科学的产权制度和运营机制。以“陕农经”平台为抓手,指导镇村规范财务预决算等重大事项实施备案,全面实现财务资金线上审批、线上支付。聚焦“三资”收益分配、日常监管等开展排查整治,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推动26个村(社区)开通银农直付账户,41个村级互助资金由金融机构代管,健全完善《互助协会收益分配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12个,打造规范管理“样板村”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