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医院做实全院“一张床”模式
文章字数:853
本报讯 (通讯员 符明月)“我家孩子持续高烧不退,同时出现咳喘,来到医院的时候病情较重,医院协调儿科病情已稳定的患儿住到其他科室,及时为我们腾出床位,孩子得到了有效治疗。”2024年12月27日,在镇安县医院就诊的一位患儿家长体验了镇安县医院全院“一张床”模式后,赞不绝口。
临近年末,气温逐渐下降,镇安县医院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内科系统患者数量增至日常诊疗量的3倍多,但是并没有出现“一床难求”现象。这得益于医院于2023年10月在全院范围推行全院“一张床”收治病人服务新模式,对患者最大限度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让患者住院无须等待,让医护人员跟着患者的需要走,让病床跟着患者的需要走,实现床位资源最大化利用。
镇安县医院“全院一张床”模式是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全院床位资源,跨科收住病人坚持“专科相近、楼层相近、先近后远、严防交叉感染,轻症患者就近收治,危急重症患者必须由专科收治”原则,将病情平稳的患者经主管医生评估和患者同意后转入到其他科室,由原科室医生统一管理,开展查房及处理,相关专科护士做好护理服务。相较于传统的由各科室掌管床位调配的模式,全院“一张床”让床位成为医院的公共资源,实行统一调度,有效缓解各病区“冷热不均”的矛盾,提高了现有医疗资源利用率。在这一模式下,患者仍主要由相关专科收治,只是病床位置不再固定。
为使该举措得到有效落实的同时确保责任到位、医疗质量不打折扣,镇安县医院除了在资源整合利用方面做到“全院一盘棋”外,还加强了医务、护理、信息等多部门协作,持续优化就医流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和跨科护理能力,推进护理同质化管理,不仅实现了院内病床小共享,对于专科技术资源也可突破学科之间的樊篱进行大共享。
全院“一张床”模式让床位随着患者“活”起来、医生跟着患者“跑”起来、数据追着患者“转”起来,让很多原先“住不进”的患者能及时入院治疗,实现了患者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据统计,镇安县医院自实施全院“一张床”以来,医院跨科收治患者150多人次,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临近年末,气温逐渐下降,镇安县医院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内科系统患者数量增至日常诊疗量的3倍多,但是并没有出现“一床难求”现象。这得益于医院于2023年10月在全院范围推行全院“一张床”收治病人服务新模式,对患者最大限度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让患者住院无须等待,让医护人员跟着患者的需要走,让病床跟着患者的需要走,实现床位资源最大化利用。
镇安县医院“全院一张床”模式是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全院床位资源,跨科收住病人坚持“专科相近、楼层相近、先近后远、严防交叉感染,轻症患者就近收治,危急重症患者必须由专科收治”原则,将病情平稳的患者经主管医生评估和患者同意后转入到其他科室,由原科室医生统一管理,开展查房及处理,相关专科护士做好护理服务。相较于传统的由各科室掌管床位调配的模式,全院“一张床”让床位成为医院的公共资源,实行统一调度,有效缓解各病区“冷热不均”的矛盾,提高了现有医疗资源利用率。在这一模式下,患者仍主要由相关专科收治,只是病床位置不再固定。
为使该举措得到有效落实的同时确保责任到位、医疗质量不打折扣,镇安县医院除了在资源整合利用方面做到“全院一盘棋”外,还加强了医务、护理、信息等多部门协作,持续优化就医流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和跨科护理能力,推进护理同质化管理,不仅实现了院内病床小共享,对于专科技术资源也可突破学科之间的樊篱进行大共享。
全院“一张床”模式让床位随着患者“活”起来、医生跟着患者“跑”起来、数据追着患者“转”起来,让很多原先“住不进”的患者能及时入院治疗,实现了患者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据统计,镇安县医院自实施全院“一张床”以来,医院跨科收治患者150多人次,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