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口镇 文明新风润心田
文章字数:1700
和着“乡音”,带着“泥味”,理论宣讲走进田间地头;暖了人心,聚了民心,文明实践来到千家万户;增了颜值,提了气质,创新实践举措焕新城乡内外……近年来,洛南县灵口镇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着力在阵地建设、凝聚群众、志愿服务上持续用力深耕,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和先进典型选树,致力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镇文明、幸福、和谐的氛围愈加浓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理论宣讲接地气
连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活动在灵口镇如火如荼地开展。没有传统的讲台,也无需专业的扩音话筒,镇村干部与群众亲密无间地围坐在一起,用亲切的方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群众你一言我一语,从农业生产的新方法到乡村环境的改善,从文化生活的丰富到邻里关系的和谐构建,积极建
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一场场接地气、入人心的宣讲把党的方针政策讲深讲透,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互动引发广泛共鸣。2024年以来,灵口镇组建了由党员干部、退休教师、乡土人才等构成的宣讲队伍,将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与平安建设宣传融入“平安夜访”“院落宣讲会”等系列活动之中,让理论宣讲真正走进了百姓的心间。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350场次,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100多件,真正让党的创新
理论在灵口大地落地生根。
德孝文化润乡土。灵口镇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评选“德孝之星”“文明家庭”等活动,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利用文化广场的宣传栏、村广播等进行广泛宣传,在全镇形成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共举办德孝主题活动30多场次,参与群众6000多人次,评选出“德孝之星”60名、“好婆婆”“好媳妇”120多名、“文明家庭”40多户。
移风易俗树新风
在灵口镇焦村村前砭组,逝者张某某的家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丧葬从简的新风尚,摒弃传统丧葬中烦琐且铺张的仪式,没有大摆筵席,也未聘请豪华的丧葬乐队,而是选择了以一场小型庄重而肃穆的追悼会来送别亲人。“我父亲87岁的高龄了,他生前我尽心尽力照顾陪伴,做到了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响应国家政策,提倡厚养薄葬,不大操大办,为群众做表率。”逝者儿子说道。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2024年以来,灵口镇将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开展“四种陋习”整治工作,通过召开村民理事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同商讨并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明确了红白喜事办理标准,将操办流程和标准详细宣传到户,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明确“人情上限”与“操办红线”。在实际操作中,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红白事筹备与操办过程,对有大操大办倾向的家庭及时劝导,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灵口镇劝导大操大办50多次,为群众节约资金120多万元。同时,利用灵口镇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移风易俗相关政策解读、倡议书、文明新风典型事例等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吸引群众关注。线下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册5000多份,举办文艺演出30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在镇主要街道、村(社区)宣传栏设置移风易俗专题板块,展示先进典型事迹与整治成果,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志愿服务暖人心
灵口镇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始终,聚焦辖区“一老一小”,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
全镇成立22个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党员、大学生、热心群众、致富能手等各界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不定期组织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帮代办等形式,先后为留守老人、特殊家庭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义诊、医保代缴、养老认证、卫生整治等服务1000多次,真正做到“服务送上门,实事办到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让文明之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灵口镇将继续紧紧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目标,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充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立足群众实际困难和需求,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灵口镇党委书记柳鹏说。
理论宣讲接地气
连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活动在灵口镇如火如荼地开展。没有传统的讲台,也无需专业的扩音话筒,镇村干部与群众亲密无间地围坐在一起,用亲切的方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群众你一言我一语,从农业生产的新方法到乡村环境的改善,从文化生活的丰富到邻里关系的和谐构建,积极建
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一场场接地气、入人心的宣讲把党的方针政策讲深讲透,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互动引发广泛共鸣。2024年以来,灵口镇组建了由党员干部、退休教师、乡土人才等构成的宣讲队伍,将理论宣讲、政策解读与平安建设宣传融入“平安夜访”“院落宣讲会”等系列活动之中,让理论宣讲真正走进了百姓的心间。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理论宣讲350场次,收集并解决群众问题100多件,真正让党的创新
理论在灵口大地落地生根。
德孝文化润乡土。灵口镇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评选“德孝之星”“文明家庭”等活动,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利用文化广场的宣传栏、村广播等进行广泛宣传,在全镇形成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的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共举办德孝主题活动30多场次,参与群众6000多人次,评选出“德孝之星”60名、“好婆婆”“好媳妇”120多名、“文明家庭”40多户。
移风易俗树新风
在灵口镇焦村村前砭组,逝者张某某的家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丧葬从简的新风尚,摒弃传统丧葬中烦琐且铺张的仪式,没有大摆筵席,也未聘请豪华的丧葬乐队,而是选择了以一场小型庄重而肃穆的追悼会来送别亲人。“我父亲87岁的高龄了,他生前我尽心尽力照顾陪伴,做到了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响应国家政策,提倡厚养薄葬,不大操大办,为群众做表率。”逝者儿子说道。
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2024年以来,灵口镇将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开展“四种陋习”整治工作,通过召开村民理事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同商讨并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明确了红白喜事办理标准,将操办流程和标准详细宣传到户,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明确“人情上限”与“操办红线”。在实际操作中,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红白事筹备与操办过程,对有大操大办倾向的家庭及时劝导,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灵口镇劝导大操大办50多次,为群众节约资金120多万元。同时,利用灵口镇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移风易俗相关政策解读、倡议书、文明新风典型事例等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吸引群众关注。线下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册5000多份,举办文艺演出30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在镇主要街道、村(社区)宣传栏设置移风易俗专题板块,展示先进典型事迹与整治成果,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志愿服务暖人心
灵口镇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始终,聚焦辖区“一老一小”,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
全镇成立22个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党员、大学生、热心群众、致富能手等各界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不定期组织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帮代办等形式,先后为留守老人、特殊家庭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义诊、医保代缴、养老认证、卫生整治等服务1000多次,真正做到“服务送上门,实事办到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让文明之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灵口镇将继续紧紧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目标,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充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立足群众实际困难和需求,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灵口镇党委书记柳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