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自主研发 追“光”前行
——探访商南县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
文章字数:1309
  本报通讯员 李治军
  2024年12月27日,在商南县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现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库容24万立方米的循环池已经建好;矿热炉、旋转机构等设备已经安装到位;110千伏变电站、生产调度中心正在建设……
  高纯工业硅作为战略性新材料,是有机硅、合金及半导体等行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光伏产业的核心材料,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粮食”。
  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建设周期为2023年至2025年,分两期实施,预计8条25.5兆瓦高纯硅电炉生产线于2025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
  “我们公司成立于1997年,拥有20多年硅产业基础,是集高纯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中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华宪介绍,“为了做大做强硅产业链,我们谋划了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
  “2023年1月,项目开工后,县上相关部门积极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包抓该项目的商南县科经局干部汤淼说,“我们建立了项目手续办理、资金需求台账,积极为项目建设争取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链等政策性资金500多万元,并协调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高纯工业硅由硅矿石提纯而来,含有极少量的杂质,硅含量在99.9%至99.999%。
  在商南县,高纯工业硅所需的研发技术,已在十年前就打下了基础。
  2004年,中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硅材料技术研发中心,注重硅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自主研发,先后与15名国内硅材料行业专家教授进行合作,多项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023年我们投入1400万元进行技术研发,2024年投入900多万元。”蔡华宪介绍,“我们自主研发的脚步从没停过。”
  如今,通过订单式销售模式,来自商南县的高纯硅、太阳能级多晶硅、高纯硅粉及微硅粉等产品,畅销浙江、北京、山东、湖北、河北等地,还销往日本、土耳其等国家。
  “我们的产品不愁卖,目前没有库存,需要加快建成新的生产线。”蔡华宪说,“我们将根据工程特点对所有的作业面、工段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安全施工。同时加强与各施工单位的沟通和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穿插施工、交叉作业,严格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整体建成后,预计年可节约标准煤3.6万吨,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循环发展,助力实现“双控”“双碳”目标,有利于商南硅产业链做大做强,发挥完整光伏产业链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2024年以来,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商南县持续提升要素保障水平,为项目开工、推进畅通渠道。
  商南县项目服务中心主任阮林喜介绍:“县生态环境、水利、林业、文旅、审批、自然资源等部门保障和服务重点项目工作的主动性显著增强。这些部门不仅帮助企业解决手续办理等方面的常规问题,还下力气‘啃硬骨头’,解决文勘、拆迁、历史遗留等问题。”
  如今,年产10万吨高纯工业硅项目所在的商南县硅科技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为建成光伏全产业链奠定基础。
  该园区着力打造“硅石—高纯硅—太阳能级多晶硅—铸锭切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全产业链。园区建设分三期实施,目前,3万吨高纯硅粉、光伏硅废料回收加工再生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园区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52亿元、节能5万吨标准煤,新增就业岗位2300个,将为当地打造硅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链和带动群众就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