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四个三”机制力促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文章字数:1044
本报讯(通讯员 刘航 符甲戌 李治军)2024年,商南县抢抓商洛市被列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机遇,认真实行“四个三”机制,持续在“两山”转化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
商南县通过实施绿色、VEP和低碳集群“三类项目”,打牢生态价值转化的基础。建设绿色项目,精心谋划生态类项目63个,申报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18个,开工建设10个。开发VEP项目,茶海公园、试马红庙2个VEP项目核算价值29.9亿元,占全市已核算VEP项目总价值的49%;谋划秦岭茶乡、供港蔬菜等15个VEP项目,加速打通GEP和GDP双向转化通道。实施低碳集群项目,年产5000吨肉制品深加工、梅花鹿产业园等76个项目已达产达效。
在此基础上,商南县着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物质产品供给、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种表现形式上“做功课”,让生态资源溢价增值。物质产品供给上,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首位产业茶产业和特色产业,11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26个农产品基地和29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生态调节服务上,完成营造林5.8万亩,该县森林覆盖率达65.81%,出境水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0天以上;签订17.7万亩碳汇开发权流转协议,全市首家茶产业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该县挂牌成立。生态文化服务上,举办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开茶节、兰花节等活动,茶产业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富水茶山谷雾、后湾黄叶、金丝峡云雾等成为国家“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茶海公园景观上榜首届陕西特色魅力田园名单。
同时,商南县建设用好交易、金融、智慧“三大平台”,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其搭建金融平台,成立了商南县生态价值转化金融e站,印发了《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茶叶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创新探索生态价值权益抵(质)押,累计投放企业115户,发放贷款4.58亿元。建设智慧平台,利用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建设“5G+智慧茶园”、智慧茶园管理气象监测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推动释放更多生态价值。
此外,依靠领导小组、经营企业、高校人才“三支力量”,多层面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其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做示范行动方案》《商南县GEP综合年度考评办法(试行)》等文件,实行清单化管理,推动任务具体化、考核定量化;经营企业方面,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41家。
商南县通过实施绿色、VEP和低碳集群“三类项目”,打牢生态价值转化的基础。建设绿色项目,精心谋划生态类项目63个,申报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18个,开工建设10个。开发VEP项目,茶海公园、试马红庙2个VEP项目核算价值29.9亿元,占全市已核算VEP项目总价值的49%;谋划秦岭茶乡、供港蔬菜等15个VEP项目,加速打通GEP和GDP双向转化通道。实施低碳集群项目,年产5000吨肉制品深加工、梅花鹿产业园等76个项目已达产达效。
在此基础上,商南县着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物质产品供给、生态调节服务、生态文化服务”三种表现形式上“做功课”,让生态资源溢价增值。物质产品供给上,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首位产业茶产业和特色产业,11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26个农产品基地和29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生态调节服务上,完成营造林5.8万亩,该县森林覆盖率达65.81%,出境水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0天以上;签订17.7万亩碳汇开发权流转协议,全市首家茶产业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该县挂牌成立。生态文化服务上,举办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开茶节、兰花节等活动,茶产业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富水茶山谷雾、后湾黄叶、金丝峡云雾等成为国家“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茶海公园景观上榜首届陕西特色魅力田园名单。
同时,商南县建设用好交易、金融、智慧“三大平台”,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其搭建金融平台,成立了商南县生态价值转化金融e站,印发了《绿色信贷管理暂行办法》《茶叶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创新探索生态价值权益抵(质)押,累计投放企业115户,发放贷款4.58亿元。建设智慧平台,利用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建设“5G+智慧茶园”、智慧茶园管理气象监测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推动释放更多生态价值。
此外,依靠领导小组、经营企业、高校人才“三支力量”,多层面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其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做示范行动方案》《商南县GEP综合年度考评办法(试行)》等文件,实行清单化管理,推动任务具体化、考核定量化;经营企业方面,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4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