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苏陕协作赋能特色渔业发展
本报记者 程思凡
文章字数:3145
镇安县苏陕协作产业示范园区内的室内养鱼场

  仲冬时节,气温逐降,寒意渐浓。2024年12月10日,秦岭深处的镇安县冷风飕飕,雪花飞舞。但距离县城18公里,位于云盖寺镇的镇安县苏陕协作产业示范园区各个现代化室内智慧特色生态鱼养殖房里,却温暖如春。在5号厂房3楼,随着养殖员卫术楠手中的饲料抛出,笋壳鱼鱼塘瞬间沸腾,一条条鱼儿欢快地游来争相抢食。
  原本生活在热带的笋壳鱼,为何会迁居北方?向来在池塘里生长的鱼类,怎会居于楼内且自由健康地生长?想要知晓这一历史性变革,需从商洛渔业特别是智慧渔业蓬勃兴起以及苏陕协作助力商洛现代化生态渔业养殖说起。
  苏陕协作激发回乡创业热情
  东西协作,苏陕情深。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在南京挂职干部和专家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对口帮扶商洛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两地交流对接日益融合深入。2022年6月,镇安县党政代表团又一次赴南京市浦口区开展苏陕协作招商引资活动,这期间,一条条招引政策、一项项招引举措,引起了应邀客商纪宏武的特别关注。
  1985年出生的纪宏武是镇安县木王镇人,大学时在南京农业大学就读。东部地区的发达和超前,使他学成后选择留在江苏发展。2008年,他在常州市创立了电商团队并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公司加快多元化发展,开始投资农业项目。2021年,他又在江苏发展渔业养殖,事业风生水起。
  身为党员,怀有深厚家乡情结的纪宏武,在2022年底镇安县举行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活动中,与县上签下镇安鲤跃智慧三产融合产业园项目,将回乡创业变为现实。
  “看到家乡招商诚意之足、招商举措之实,再想到咱们家乡处处好山好水好资源的独特优势,我毅然回乡,致力在现代化生态渔业养殖及‘南鱼北养’方面做出大文章。”纪宏武言谈里流露出浓浓的桑梓情。
  商州区腰市镇的郭海燕和江苏籍媳妇宋树红在苏陕协作东风劲吹下,将发展方向从东部转移到老家商州,他们于2017年回商州发展小龙虾养殖,并于2021年11月成立陕西山水海虹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流转农户土地1000多亩,总投资约920万元发展“稻虾综合种养”项目,这一项目被列为商州区“苏陕协作特色产业项目”。
  务实举措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多年来,商洛市极其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及营商环境建设,特别是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商洛市在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方面下功夫、出实招。镇安县自2021年起,先后投入苏陕协作资金共计1.39亿元,累计完成厂房建设13.5万平方米,助力建成了镇安县板栗加工产业园、苏陕产业示范园、秦岭云电商产业园等五个园区,为全县“引凤”打好“筑巢”基础。
  “我们县的五个园区建设,使我回乡创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县上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更是贴心暖心,让我发展信心更足。”纪宏武说。
  “在项目建设中,仅镇安县苏陕协作产业示范园这个项目,就投入苏陕协作资金5000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9栋3.7万平方米。”浦口区来商挂职干部、镇安县发改局副局长诸鑫星说。
  “为了让招引企业留得下、稳得住,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水、电、路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各相关部门在手续办理、工程建设、发展运营等方面,都给予企业最大帮助。”镇安县发改局副局长田定平表示,全县上下都全力以赴,用心用情服务招引企业。
  无论在叩门招商、亲情招商,还是以商招商方面,商洛自上而下都是诚意十足、热情满满。
  “商洛市、商州区主要领导叩门招商,给予我们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让我们愿意在这里投资。市、区各级各部门都给予了我们极大支持,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正在位于商州区三岔河镇的国渔绿色智慧渔业工厂忙碌的北京国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海蒙说。
  “我们先后向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国渔绿色智慧渔业工厂注入苏陕协作资金1300万元,用于快速推进商州区特色水产养殖项目稳步发展。”栖霞区来商挂职干部、商州区发改局副局长毕欢表示,他们按照项目完工率和资金拨付率双90%要求,全力确保苏陕协作资金用到实处、取得成效、反哺群众。
  “这几年来,栖商联络组一直在支持我们,在向我们提供资金帮扶之外,还从栖霞区给我们对接养虾专家,持续给我们提供免费技术支持。”陕西山水海虹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树红说。
  科技赋能智慧渔业增效
  传统的渔业养殖,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镇安鲤跃智慧三产融合产业项目按照“一园八基地”布局,实现了“养加销、农文旅”一体化全产业链三产融合。鲤跃智慧渔业运用AI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恒温调节、智能增氧、精准投喂、鱼病预警等功能,成为陕西数智化升级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行者。
  “咱们采用的鱼‘上楼’、循环水养殖新方法,填补了我省多层立体渔业养殖空白,土地利用率提高300%,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养殖量从每立方10斤提升到100斤。”鲤跃智慧渔业养殖技术总监纪宏洲在现代生态渔业养殖领域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启动以来,商州区紧紧围绕“三产”融合发展、绿色康养之都、生态价值实现等创新理念,充分利用优质水生态资源,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深入洽谈合作。2024年,国渔绿色智慧渔业工厂化项目在商州区三岔河镇黄鱼沟村落地,总投资3340万元,其中苏陕协作资金900万元,占地34亩,养有金鳟、虹鳟和鲟鱼等,建有鱼菜共生工厂化示范车间2座10708平方米,引进国内设施渔业领域最先进的鱼菜共生4.0智慧养殖系统,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判断鱼的健康状况,实现了建设标准化、人工智能化、效益最大化。
  “我们通过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数字化监控和自动化运行,每立方米水产养殖量从传统的5—15公斤提升至50—70公斤,极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产养殖综合效益。”赵海蒙说。
  龙头引领产业强势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本支撑。宁商两地持续深化苏陕协作,依据“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思路,着重强化产业龙头、补齐产业链条、发展新兴业态、树立优质品牌,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质生产力。
  扩大苏陕协作项目,提升联农带农效益。镇安鲤跃智慧渔业总投资5.3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91亩,完成投资3.16亿元,建成“一园三基地”,目前,年养殖鲟鱼、鸭嘴鱼、鲈鱼、笋壳鱼四个鱼类2700吨;建成生物填料生产线2条,年产1200吨,产业园亩均产值129万元,年利税2360万元,带动百余名群众从事生态养殖、物流运输。
  “我是云盖寺镇云镇社区居民,从家里到公司仅需几分钟的路程。在这里上班月工资4000多元,工作轻松,还能照顾家。”在鲤跃智慧渔业就业的养殖员王中华对目前的工作很是满意。
  镇安鲤跃智慧渔业还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年支付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租金以及群众报酬857万元,带动1300多户群众从事渔业养殖,户均年增收1.2万元,让生态好水变富民活水。
  “我们提供鱼苗,提供技术指导,实行订单式回购,以代养模式施行订单养殖,让群众养殖有保证、销售有保障,实现稳定增收。”纪宏洲说。
  “拿国渔绿色智慧渔业工厂这个项目来说,苏陕协作资金投入项目所在地三岔河镇黄鱼沟村按照资金投入分红政策,第一年可得苏陕协作投资900万元的3%,也就是27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第二、三年各得到投资额5%的村集体经济收益,直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后,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得到稳定收益,又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毕欢说。
  “我以前在家没活干,现在一年大概有七八个月在家门口务工,能挣钱还能照顾家。”近年来,在陕西山水海虹生态农业“稻虾综合种养”项目务工的商州区腰市镇张郭村村民王改存笑着说。
  商山洛水间,一个个养鱼基地应运而生、一池池泉水碧波荡漾、一条条鲜鱼活蹦乱跳……好山好水养好鱼,近年来,商洛市立足生态优势、深挖资源潜力,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苏陕协作机制下,通过项目招引、科技赋能、资金支持,一批前瞻性、引领性、示范性渔业项目相继投产见效,为商洛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