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家乡的风景里
文章字数:1807
人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长时间,我也认同这句话。
自小在家乡长大,三十多年了,看家乡的山峦,山势平凡,没有奇山怪石;看家乡的草木,品种单调,没有佳木异卉;就连我小时候最爱的金钱河,也觉得它这名字实在俗不可耐。长大后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大城市的繁华,相形之下,家乡就如同一个穿着破烂、贫穷落后的流浪者。大学毕业回乡,在这片土地上的山区学校任教,这一待,便是十多年!多少次,抬头看天空,却发现大山如同一口井,我,便是那井底的一只蛙了。想看恢宏的日出,一道山梁断了念想;想看悲壮的日落,一片峰峦隔了屏障。不禁黯然长叹:既然走不出去,那就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吧!于是,利用假期,跑遍了家乡的大部分地方,不知不觉中发现,原来家乡也是美好的!
是啊,平凡的家乡,有着不曾被我发掘的美好!
春天,微风带着泥土的气息,氤氲着山峦田野,于是桃花红了,杏花粉了,梨花白了,还有各色知名不知名的野花也开了。山上一簇簇、一团团的红色粉色白色,那是山桃花、山杏花和野梨花,它们开得比村庄人家门口的果树要早,让那荒凉了一冬的山坡立即花枝招展了起来。田野里,挥着锄头谈笑风生春耕的人们,赶着黄牛唱着山歌翻地的牛倌,挑着粪担施肥的庄稼汉,河滩上追逐嬉闹、无拘无束的顽童,呼喊着家人孩子回家吃饭的村妇……家乡人民勤劳朴实的一面是世代不息的活跃音符;扑扇着翅膀打鸣哼叫的鸡群,此起彼伏汪汪吠叫的看家狗,悠闲吃草咩咩欢叫的羊群,草丛里逐渐活跃的虫子唧唧……是家乡田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
盛夏到来,山峦披上了绿衣,还热情地把晶莹剔透的樱桃、黄灿酸甜的山杏、带着绒毛的枇杷、鲜嫩可口的野菜,奉献给忙着收割下种的农人们。大家美美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金黄的小麦已经脱粒,晾晒在场院中木凳支起的苇席上,麦草垛如同一个个金黄的大蘑菇,矗立在家家户户的门前,这是土地辛苦了一年的奖杯,也是农民劳作经年的低调炫耀。水田里插上了秧苗,嫩嫩绿绿的,在水里照着自己苗条的倩影。山坡上,乡亲们正在播种玉米和大豆,旁边的早玉米怀揣着红胡须的玉米棒子,摇头晃脑地嘲笑那麦茬地里的玉米种,显然它已经忘了自己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调皮贪玩又嘴馋的孩子们,这个时节最快活:手里有的忙,嘴里有的吃!最主要的是,忙完吃饱之后,还可以来到门前的金钱河边,脱掉本就不多的衣服,一个猛子扎进河里,痛痛快快地游个泳,脏与累被河水冲走了,炎热与不快被河水冲散了。
立秋过后,空气的炎热还在继续,晚上来河边乘凉,拿个手电筒在近岸的浅水区照着,一只只肥硕的螃蟹静静地伏在砂石上,一把捂下去,那螃蟹便乖乖被抓在了掌心。螃蟹抓腻了,就躺在沙滩上,静看四周,到处都是星星,地上的甚至比天上的要多,还会四处游动,其实那是无数飞舞的萤火虫。小孩子把它抓来放进南瓜秆里,做成了一支支荧光棒,然后挥舞着听蛐蛐和夜莺们演奏的音乐会,直到睡在大人怀里被抱回家。
待到万山红遍,河水碧透,秋季也到了深处。满园的瓜果香飘四野,人们又开始忙了,掰玉米、挖红薯、割大豆、挖花生……“山红石头黑,农民种小麦”,当山上的黄栌木都红了,庄稼收完就该种冬小麦了。这时候牛倌最抢手,只见田间地头,一对对黄牛拉着弯犁,牛倌儿手扶犁把,空甩着响鞭,大声吆喝着,还不忘把嘴里的旱烟锅吸得吧嗒吧嗒响。一个来回犁完,牛倌们让牛歇息,给牛揪一把青草、喂几棵鲜玉米秆,牛倌们也坐在田埂上或地头的树荫下歇息,三两个凑在一起,互相让着旱烟叶,灌一口浓茶,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主家的伙食,还有谁家的牛壮实有力等。
下完连阴雨,北风迫不及待地拽着冬天呼啸而来。万物萧条,山寒水瘦。这时节,没有太多的农活做了,但是闲不住的庄稼人总有事情可干,上山砍柴,把秋收的柿子或者多余的粮食烧成美酒,趁热喝上两杯,浑身热乎,冬天的寒冷便消了一半。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着疙瘩火或者银炭火,温一壶酒,抓几盘花生核桃柿饼苞谷花儿下酒,有滋有味儿!等到了腊月后半月,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了,少不得接来亲友叫来邻居,少不得柿子酒苞谷烧敬酒打关,直喝到天黑了,才迈着踉跄的步子,说着口齿不清的大话,相约明天又去谁家吃杀猪饭……
家乡虽然偏僻,但是民风淳朴,自然条件优越,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发达,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不是家乡没有风景,只是我们不曾认真去发掘家乡之美!只要你愿意了解,家乡总会在平淡朴实中给你更多美的感受和心灵慰藉。
行走在家乡的风景里,我越来越热爱这片土地!
自小在家乡长大,三十多年了,看家乡的山峦,山势平凡,没有奇山怪石;看家乡的草木,品种单调,没有佳木异卉;就连我小时候最爱的金钱河,也觉得它这名字实在俗不可耐。长大后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大城市的繁华,相形之下,家乡就如同一个穿着破烂、贫穷落后的流浪者。大学毕业回乡,在这片土地上的山区学校任教,这一待,便是十多年!多少次,抬头看天空,却发现大山如同一口井,我,便是那井底的一只蛙了。想看恢宏的日出,一道山梁断了念想;想看悲壮的日落,一片峰峦隔了屏障。不禁黯然长叹:既然走不出去,那就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吧!于是,利用假期,跑遍了家乡的大部分地方,不知不觉中发现,原来家乡也是美好的!
是啊,平凡的家乡,有着不曾被我发掘的美好!
春天,微风带着泥土的气息,氤氲着山峦田野,于是桃花红了,杏花粉了,梨花白了,还有各色知名不知名的野花也开了。山上一簇簇、一团团的红色粉色白色,那是山桃花、山杏花和野梨花,它们开得比村庄人家门口的果树要早,让那荒凉了一冬的山坡立即花枝招展了起来。田野里,挥着锄头谈笑风生春耕的人们,赶着黄牛唱着山歌翻地的牛倌,挑着粪担施肥的庄稼汉,河滩上追逐嬉闹、无拘无束的顽童,呼喊着家人孩子回家吃饭的村妇……家乡人民勤劳朴实的一面是世代不息的活跃音符;扑扇着翅膀打鸣哼叫的鸡群,此起彼伏汪汪吠叫的看家狗,悠闲吃草咩咩欢叫的羊群,草丛里逐渐活跃的虫子唧唧……是家乡田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点缀。
盛夏到来,山峦披上了绿衣,还热情地把晶莹剔透的樱桃、黄灿酸甜的山杏、带着绒毛的枇杷、鲜嫩可口的野菜,奉献给忙着收割下种的农人们。大家美美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干起活来也格外卖力。金黄的小麦已经脱粒,晾晒在场院中木凳支起的苇席上,麦草垛如同一个个金黄的大蘑菇,矗立在家家户户的门前,这是土地辛苦了一年的奖杯,也是农民劳作经年的低调炫耀。水田里插上了秧苗,嫩嫩绿绿的,在水里照着自己苗条的倩影。山坡上,乡亲们正在播种玉米和大豆,旁边的早玉米怀揣着红胡须的玉米棒子,摇头晃脑地嘲笑那麦茬地里的玉米种,显然它已经忘了自己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调皮贪玩又嘴馋的孩子们,这个时节最快活:手里有的忙,嘴里有的吃!最主要的是,忙完吃饱之后,还可以来到门前的金钱河边,脱掉本就不多的衣服,一个猛子扎进河里,痛痛快快地游个泳,脏与累被河水冲走了,炎热与不快被河水冲散了。
立秋过后,空气的炎热还在继续,晚上来河边乘凉,拿个手电筒在近岸的浅水区照着,一只只肥硕的螃蟹静静地伏在砂石上,一把捂下去,那螃蟹便乖乖被抓在了掌心。螃蟹抓腻了,就躺在沙滩上,静看四周,到处都是星星,地上的甚至比天上的要多,还会四处游动,其实那是无数飞舞的萤火虫。小孩子把它抓来放进南瓜秆里,做成了一支支荧光棒,然后挥舞着听蛐蛐和夜莺们演奏的音乐会,直到睡在大人怀里被抱回家。
待到万山红遍,河水碧透,秋季也到了深处。满园的瓜果香飘四野,人们又开始忙了,掰玉米、挖红薯、割大豆、挖花生……“山红石头黑,农民种小麦”,当山上的黄栌木都红了,庄稼收完就该种冬小麦了。这时候牛倌最抢手,只见田间地头,一对对黄牛拉着弯犁,牛倌儿手扶犁把,空甩着响鞭,大声吆喝着,还不忘把嘴里的旱烟锅吸得吧嗒吧嗒响。一个来回犁完,牛倌们让牛歇息,给牛揪一把青草、喂几棵鲜玉米秆,牛倌们也坐在田埂上或地头的树荫下歇息,三两个凑在一起,互相让着旱烟叶,灌一口浓茶,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主家的伙食,还有谁家的牛壮实有力等。
下完连阴雨,北风迫不及待地拽着冬天呼啸而来。万物萧条,山寒水瘦。这时节,没有太多的农活做了,但是闲不住的庄稼人总有事情可干,上山砍柴,把秋收的柿子或者多余的粮食烧成美酒,趁热喝上两杯,浑身热乎,冬天的寒冷便消了一半。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着疙瘩火或者银炭火,温一壶酒,抓几盘花生核桃柿饼苞谷花儿下酒,有滋有味儿!等到了腊月后半月,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了,少不得接来亲友叫来邻居,少不得柿子酒苞谷烧敬酒打关,直喝到天黑了,才迈着踉跄的步子,说着口齿不清的大话,相约明天又去谁家吃杀猪饭……
家乡虽然偏僻,但是民风淳朴,自然条件优越,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发达,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不是家乡没有风景,只是我们不曾认真去发掘家乡之美!只要你愿意了解,家乡总会在平淡朴实中给你更多美的感受和心灵慰藉。
行走在家乡的风景里,我越来越热爱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