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个甲子的思念
李江存
文章字数:1176
  转眼间,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六十年。回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我心中总是涌起一阵温暖的涟漪。母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童年,影响了我的为人处世,让我一路顺风顺水。
  小时候的每一个清晨,都是在母亲的呵护中开始的。那时我很调皮,早晨洗脸是我最不情愿的事情,特别是在冬天。印象中,直到母亲去世,都是母亲给我洗脸的。她坐在椅子上,将我摁在她的左腿上,把我的脸按到洗脸盆上,右手拿着一条柔软的毛巾,蘸着温热的水擦洗我的小脸,然后拧两下毛巾,给我擦脸,耳朵前后都要擦一遍。每次拧毛巾时,总是只拧到八成干。擦完后,脸上还是湿漉漉的。我开始还对她说:“妈,把毛巾拧干些!”她总是说:“你懂啥!”这么多年,我始终没想明白,母亲这样做是怕拧干了费毛巾,还是想让我多在她面前站一会儿。
  我喜欢看小人书,图文并茂的娃娃书,把我带进新奇而广阔的世界,让我了解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凭着能给小伙伴讲古经,我成了周围三五里的娃娃头。我不爱干活,一看到有家务活,就会装模作样拿本书看。不管家里多忙,只要看到我手里拿着书,母亲就会把活儿安排给姐姐或妹妹去干。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惯下了好吃懒做、动手能力差的毛病,但也让我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让我受益终身。
  那时生活艰苦,母亲总会想办法为家里增添收入。秋天,她把小姨从乡下送来的黄豆经过蒸煮、晾晒和发酵,加上一些猪油,做成美味的黄豆酱。腊月里,母亲便在家门口摆摊,热情地招呼路过的乡亲。那些买不起肉的乡亲,看到一毛钱能买到一铲子油乎乎的黄豆酱,顺便买一些,每天一脸盆黄豆酱供不应求。母亲让小姨把苞谷皮和龙须草送到县城,抽空打成草鞋,挂在门前的墙上出售。她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一份温暖的生活。
  卖黄豆酱时,有的乡亲缺钱,只能给三分、五分,她都按一毛钱的数量卖给他们。有时看到走在街上的乡亲脚上草鞋破了,就主动送一双草鞋给他。淳朴的乡亲怎么会随便接受别人给的东西呢。看到他们拒绝,母亲就说:“你是十里铺的吧?你脚上这鞋顶多只能走三五里路,把脚磨破了,怎么下地干活呀?拿上吧,不要钱。”乡亲惊讶母亲的聪慧贴心,就收下了。看着乡亲远去,我惊奇地问母亲:“你咋知道那人是十里铺的人呢?”母亲笑着说:“傻孩子,咱这县城小,经常到城里卖柴火、山货和菜的人就那几个,回西乡的走西关,回东乡的走东关,咋能记不下呢?”我又问:“那咋能白送呢?”母亲耐心地说:“你还小,不懂得。人总会有难处,咱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母亲去世停灵的那几天,前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那些我认识不认识的,都有感于母亲的善良前来凭吊。我们姐妹三人虽然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却在邻里乡亲的关心和照顾中平安健康地长大,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今,我已是古稀之年,母亲的身影铭刻在心。当我遇到困难、面临选择时,总是想起勤劳坚强、和善大方的母亲,总能向善而行。我愿把母亲的好品格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善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