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打造经开区发展“主引擎”
文章字数:920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治军 汪 萍)今年以来,商南县聚焦项目建设中要素保障、困难问题解决等关键,采取得力措施、凝聚资源力量,强力推动商南经开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经开区发展的“主引擎”。
针对经开区内项目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组织开展“问需于企 助力发展”走访调研活动,加强各项扶持政策的宣传,协助企业做好苏陕协作、津陕协作、陕南循环发展等专项资金的申报,力促符合条件的企业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巩固商南县2024年春季“政银企”对接座谈会成果,为签订贷款协议的企业做好跟踪服务,目前已申请各类资金6000多万元,为7家企业落实惠企贷款8991万元。定期召开项目要素保障推进会,逐项目列出任务清单,采取“责任制+督查制+销号制”措施推进任务落实。持续增强服务意识,成立了帮办代办服务站,积极为电解铝废渣循环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等一批新建项目办理立项、安评、能评、环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力促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建设发展中,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积极引导经开区企业增强创新理念,注重科技支撑,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投资建设年产1万吨亲水铝箔材料项目的商南县银丰铝业公司,与长安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成立商南铝基新材料研究院,招引研究专家6名,开展核心技术研究,现已申请发明、使用新型专利6项。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双涂双烘”生产技术,经过5大环节18道工艺,产品既高效节能,又环保安全。目前,商南经开区今年新增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
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支持企业参加“2024陕粤港澳周活动”、第八届丝博会、海外展销会等,积极宣传推介商南经开区企业的产品,帮助企业拓宽外销渠道,构建良好的供需关系,促进企业已投产项目早日达产达效。紧盯企业需求,多渠道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建立用工岗位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及时将数据反馈给县人社部门,由人社部门发布用工需求信息,今年为经开区企业招聘员工135名,并组织培训110人。
依托“一揽子”措施,商南经开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截至12月上旬,年度20个项目全部开工在建,年产100万吨高端型砂、年产1万吨亲水铝箔材料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产能逐渐释放,项目建设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针对经开区内项目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组织开展“问需于企 助力发展”走访调研活动,加强各项扶持政策的宣传,协助企业做好苏陕协作、津陕协作、陕南循环发展等专项资金的申报,力促符合条件的企业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巩固商南县2024年春季“政银企”对接座谈会成果,为签订贷款协议的企业做好跟踪服务,目前已申请各类资金6000多万元,为7家企业落实惠企贷款8991万元。定期召开项目要素保障推进会,逐项目列出任务清单,采取“责任制+督查制+销号制”措施推进任务落实。持续增强服务意识,成立了帮办代办服务站,积极为电解铝废渣循环利用、新型建筑材料等一批新建项目办理立项、安评、能评、环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力促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建设发展中,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积极引导经开区企业增强创新理念,注重科技支撑,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市场竞争力。投资建设年产1万吨亲水铝箔材料项目的商南县银丰铝业公司,与长安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成立商南铝基新材料研究院,招引研究专家6名,开展核心技术研究,现已申请发明、使用新型专利6项。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双涂双烘”生产技术,经过5大环节18道工艺,产品既高效节能,又环保安全。目前,商南经开区今年新增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
商南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支持企业参加“2024陕粤港澳周活动”、第八届丝博会、海外展销会等,积极宣传推介商南经开区企业的产品,帮助企业拓宽外销渠道,构建良好的供需关系,促进企业已投产项目早日达产达效。紧盯企业需求,多渠道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建立用工岗位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及时将数据反馈给县人社部门,由人社部门发布用工需求信息,今年为经开区企业招聘员工135名,并组织培训110人。
依托“一揽子”措施,商南经开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截至12月上旬,年度20个项目全部开工在建,年产100万吨高端型砂、年产1万吨亲水铝箔材料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产能逐渐释放,项目建设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