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山阳泡馍
王晓斌
文章字数:1671
  山阳人重情重义重乡土,无论外出多长时间,总会惦念故乡的绿水青山和亲朋好友,当然也惦念山阳的传统美食——羊肉泡馍。回到山阳的第一件要紧事,就是急忙找一家泡馍馆,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躁动的心随着一个饱嗝,瞬间安定下来。
  我在外漂泊几十年,到过很多地方,品尝过许多地方的羊肉泡馍,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就是吃不出山阳泡馍那种味道。细想起来,山阳泡馍确实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先是吃的时间与众不同。山阳人清晨起来梳洗打扮后,喜欢出门晨练。跳广场舞,在休闲廊道跑步,晨练结束后,人们纷纷赶到自己心仪的泡馍店,吃上一大碗泡馍,开启一天的全新生活。早上吃泡馍是山阳人的独特习惯,一些外地人难以理解,他们大多是中午或傍晚吃。在我看来,早上吃泡馍是个好习惯,就像汽车加油一样,早上来一碗泡馍,耐饥耐饿耐折腾,一整天有使不完的劲儿。
  山阳羊肉泡馍属于大众美食。记得早年县城东关有一家门店,低矮的瓦房里摆着一张又黑又矮的长条桌,两侧摆着几个长条板凳。早上来吃泡馍的人坐在板凳上,端着粗瓷大碗狼吞虎咽。也有人圪蹴在门外街边,边享用美食边观街景,好不惬意。后来,店老板赚了不少钱,把老房拆了,在原址建起了一栋小洋楼,临街门面仍然经营羊肉泡馍,餐具和桌椅板凳全部更新。就餐环境全面升级,想不到客人反而少了,生意大不如前,估计是因为少了一些乡土味和烟火气吧。
  其次是吃法与众不同。山阳的泡馍店遵循顾客至上原则,客人想怎么吃师傅就怎么做,完全尊重客人的意愿,这可能是山阳泡馍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传统吃法是客人坐定后,店主先给客人上一小碗清亮鲜美的开胃汤。汤由鸡、牛、羊、猪的骨头慢火炖制撇去油沫而成,撒上几片香菜或葱花,一口热汤下肚,暖心暖胃,周身舒爽。客人边喝开胃汤边向店主说自己的吃法,稍后,店主就会端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外加一碟糖蒜。客人狼吞虎咽,吃得酣畅淋漓。
  嗜好不同,吃法各异,山阳泡馍大致有以下几种吃法。经典吃法是将“死面馍”掰成黄豆大小的粒,倒进羊肉汤中焖煮,再依次加羊肉、木耳、粉丝等食材和调料,熬制一会儿即可出锅。“死面馍”是地方习惯叫法,其实是用未经发酵的面团烙制成的饼,手感比较硬,但耐熬耐煮。把饼掰成黄豆粒大小是件很费工夫的事。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人已经失去掰馍的耐心,倒是一些老年人能边掰馍边品汤边聊天,享受着慢生活的美好。多数客人点名吃“丁丁”,店主就知道,客人意思是用机器绞的馍丁丁煮就行了。还有的客人喜欢吃“条条”,就是将面饼切成细条状,用来煮羊肉泡馍。“条条”是山阳羊肉泡馍的一大特色,也是我的最爱。
  食客喜好各异,有的爱吃肥、有的爱吃瘦、有的喜欢加羊杂、有的喜欢汤宽,还有人喜欢吃羊肉泡馍煮方便面,这些餐前都得向店主说清楚。清汤羊肉和小炒也是一些客人的首选。所谓清汤羊肉就是根据客人的需要,一大碗清汤加羊肉或羊杂,再加入粉丝、木耳等佐料煮熟,外加一块现烙的发面锅盔,特辣微辣、汤多汤少,各取所需。所谓小炒就是半碗清汤煮沸,依次加入各种佐料,最后加入少许“馍丁丁”,先焖后炒,味道以酸辣为主。
  山阳泡馍食材来源与众不同。食材主要是羊肉、小麦、泉水、土蒜、野山葱、木耳、黄花菜等,全部产于山阳本地。山阳位于秦岭南麓,处于众山之间。全境山川相依、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是动植物的天堂。天竺山、莲花山、馒头山陡峭险峻,梅子岭、流岭、殿岭、土地岭沟壑纵横,生长其间的白山羊,头顶蓝天白云,漫步群山之巅,看的是绿水青山,走的是林间小道,爬的是悬崖峭壁,闻的是山野花香,听的是空谷鸟鸣,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穿行于山川河谷,自由自在、肢体强健、肌肉紧实。秦岭无闲草,遍地都是宝。生长于深山坡边的野蒜、野葱、野姜、野山楂、野茴香、野香菇等为山阳羊肉泡馍增添了独特风味。那些世代传承的泡馍店,在秉承祖辈烹制技艺的同时,不断改良羊肉的炖制方法,赋予山阳羊肉泡馍新的文化内涵。
  看似简单的一碗羊肉泡馍,汇聚的是山阳各种特产,凝结的是天地之灵气,承载的是浓浓乡土情,传承的是传统饮食文化,表达的是山阳人倾情待客的真诚。
  朋友,来碗山阳羊肉泡馍解解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