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需要“三治”结合
文章字数:595
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出现了乡村治理主体弱化和缺位现象。为此,注重构建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治理架构,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党建引领凸显基层治理“主线”,应注重从优秀党员、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中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凝聚各方合力,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村民自治夯实治理“基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村规民约、“四议两公开”等自治制度和村干部全程代理、党员设岗定责等为民服务制度,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力。依法办事标定治理“红线”,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建设法治乡村,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镇”,努力把纠纷解决在源头、矛盾化解在“诉”外。淳朴民风提升治理“高线”,应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定期举行道德讲座与道德评议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和谐村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画好最大“同心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有效的基层治理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期待。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应该建立“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涵养人格美德、净化文明乡风、建设和美乡村,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空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出现了乡村治理主体弱化和缺位现象。为此,注重构建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治理架构,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党建引领凸显基层治理“主线”,应注重从优秀党员、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群体中培育村级后备力量,凝聚各方合力,实现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村民自治夯实治理“基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村规民约、“四议两公开”等自治制度和村干部全程代理、党员设岗定责等为民服务制度,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力。依法办事标定治理“红线”,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建设法治乡村,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出镇”,努力把纠纷解决在源头、矛盾化解在“诉”外。淳朴民风提升治理“高线”,应建立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定期举行道德讲座与道德评议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和谐村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画好最大“同心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有效的基层治理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期待。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应该建立“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涵养人格美德、净化文明乡风、建设和美乡村,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