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土专家”让古镇酒文化旺起来
本报记者 马泽平 南 玺 见习记者 孙远飞
文章字数:1924
  11月12日,沿着柞水县凤凰古镇弯弯绕绕的小路前行,脚下的石板路似在低语着古老的传说。路的两旁,古色古香的房屋宛如岁月的守护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朴韵味。空气中一缕缕醇厚的酒香悠悠地钻进鼻腔,牵引着脚步。在一处酒坊内,非遗传承人姜孝林正在指导工人酿酒。
  姜孝林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土专家”“酒文化的使者”,他的酒坊坚持传承传统酿酒技艺,被列入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陕西省非遗工坊,年产原酒30多吨,经济效益连年增长。凭借着对酿酒的热爱与执着,姜孝林以酒为核心,打造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文创产品。
  凤凰古镇里土生土长的姜孝林,在凤镇街社区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十几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依靠古镇旅游带动群众致富。但外地游客来凤凰古镇大多只是品尝乡村美食,当地古法酿酒、腊肉、豆酱等饱含当地乡土情怀的土特产,却因包装简陋、卖相单一、缺乏宣传推广等原因被市场忽略。
  2019年,姜孝林辞去社区党支部书记职务,全身心投入挖掘凤凰古镇乡土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凤凰古镇古法酿酒是姜孝林家祖传技艺,姜孝林的童年就是在看父母酿酒的劳作中长大的。受父辈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对酿酒技艺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做文创产品研发,他选择了从自己最熟悉的门路入手。
  “从选料开始,只选用优质的粮食,好材料是酿造美酒的基础。蒸煮粮食时,火候和时间的把控至关重要。发酵环节,要时刻关注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蒸馏,则是最关键的一步……”说起酿酒工艺,姜孝林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姜孝林意识到,在当今的时代,酒可以成为一种文化载体,通过文创产品的形式,将酒文化传播得更远。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创之旅,成立博盛荣酒坊公司。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上,他充分挖掘酒文化与古镇文化的内涵,融合柞水牛背梁、凤凰古镇等景点元素,开发并注册了“牛背梁”“凤凰古镇”等一系列与酒相关的衍生文创产品商标,还以酒坛为原型设计出多款带有地方特色的小酒坛精美装饰品。
  现在博盛荣酒坊的酿造技艺,吸引了陕南地区的众多酿酒户,月月都有前来学习交流的同行到来,随着各类文创产品的推出,凤凰古镇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游客不再仅仅是来欣赏古镇的风景,更是为了品尝“博盛荣酒坊”的美酒、购买特色文创产品。古镇的街道上,越来越多的人拿着印有古镇图案的酒盒,讨论着酒的口感和文创产品的精美,广大消费者对这些舌尖上的文创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0岁的姜孝林还是当地酒文化推广的抖音网红,他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官方账号,分享酿酒的过程、酒文化知识以及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他拍摄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线下,他在古镇开设了特色酒坊和文创产品展示店。游客走进酒坊,就能闻到浓郁的酒香,看到传统的酿酒设备和精美的文创产品。他还组织游客参观酿酒过程,让他们亲身体验酿酒的乐趣,同时向他们讲述酒文化和古镇文化的渊源。通过姜孝林的努力,博盛荣酒坊的酿酒技艺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也带动了古镇经济的繁荣。
  “我叫张秀霞,在凤镇街二郎庙小区住着,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学,我在酒坊上班8年了,可以说实现了家门口的‘朝九晚五’。”门店销售员张秀霞笑着对记者说。镇上的养殖大户徐孔斌正好来酒坊拉酒糟,“我家有30多头牛,一年要消耗酒糟100多吨,全都在这个酒坊里购买。”
  “我的酒坊除了给养殖大户供应酒糟,附近一些脱贫户都是让他们免费拉走。”姜孝林笑着接过话茬。据他介绍,他的酒坊生产用工15人,直营店和体验店用工20多人,副产品作为精饲料供给附近的30多户养殖户,带动县域60多户的酿酒作坊跟随扩大产能,各村已停业的酿酒农户100多户,将酿酒作为家庭副业重操旧业,带动凤凰古镇附近发展旅游产业的酿酒专业户20多户,带动酿酒业上下游产业链就业500多人。古镇重新热闹起来,那些曾经寂静的角落又充
  满了生机。
  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路上,姜孝林并没有止步。他正在扩大生产规模,对功能性的硬件进行改造提升,立足非遗工坊这个平台,将酒坊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传统酿酒业和酒文化体验、研学基地。他还联系当地乡土贤人,正着手研究凤凰古镇历史文化,挖掘古镇土特产文化底蕴,打造一系列凤凰古镇乡村文创品牌,让那些原本乡下田边不起眼的舌尖上的土味美味“登堂入室”,摆在了整洁、大气的货柜上。
  “我希望立足柞水文旅产业,以凤凰古镇古法酿酒文创品牌为龙头,用非遗工坊引领凤凰古镇旅游产业,着力将酒坊打造成一个闭环的体系的酒文化基地,成为商洛的一个行业IP,带动酿酒行业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姜孝林说。
  姜孝林这位“土专家”,用他的智慧和汗水,让酒成为凤凰古镇文创的灵魂。他以酒为媒,连接起了古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舌尖上的文创产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蓬勃发展,成为地方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生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