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雪落村庄
杨卫星
文章字数:1233
  一大早,妻子在客厅惊呼,下雪了。我拉开窗帘向外看,西北风裹挟着漫天雪花,纷纷扬扬地散落一地。又是一年飘雪时,我的思绪紧跟着皑皑白雪,回到了银装素裹的冰雪家乡。
  天微微亮,飘雪的村庄是清冷的、朦胧的。一望无垠的麦田平展展地被大雪覆盖着;村头的小河早已湮没在积雪之中,两岸芦苇细长细长的,梢头上落满了晶莹透亮的雪花。风一吹,雪花迅速滑落,惊飞一群觅食的麻雀。村庄深处,偶尔传来公鸡打鸣声,清脆而悠长,倒使得落雪的清晨愈发静谧了。不知谁家的大门突然打开,“咯吱”一声,先是一条大黄狗从门缝蹿出,在雪地上使劲地撒欢,紧接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穿着厚棉袄走了出来。他一边在雪地奔跑,一边敞开稚嫩的嗓门呼喊:“下雪了,下雪了。”不一会儿,村口的老槐树下聚集了一群孩子,有的在踢鸡毛毽子,有的手握树枝在雪地上练习写字,还有孩子手捧书卷,高声背诵着课文……村庄有诗书传家的传统,先辈们沉甸甸的学习经验和建立的功绩,时刻激励着他们发愤图强、报效国家。
  不知从何时起,烟囱里陆陆续续升起了袅袅炊烟。天空还飘着雪花,气温却渐渐升高了,房檐上融化的积雪变成水珠子,滴滴答答地缓慢掉落。最美的是那些还没有及时掉落的水珠,在冷空气的作用下,瞬间形成一根根冰柱,长短不齐,晶莹透亮,挂满了家家户户的屋檐。农家的屋子温暖,年迈的老婆婆坐在热炕上打盹,年轻的儿媳妇做好早餐,双手递了过去……村庄人伺候老人都很尽心,他们深谙现在的老人就是将来的自己,这个道理代代相传。
  一场落雪,最高兴的人就是村子里的双喜了。他家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办起农家乐,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不几天,农家乐旁边的梅林花儿开了,朵朵点点傲立枝头,舒展奔放。花瓣颜色有艳如朝霞的红色,亦有冰肌玉骨的白色。梅林里盛开的梅花多了,便有了绮丽的诗情画意。聪明的双喜很会做生意,他把这些盛开的梅花发到网络上,收入果然提升了许多。中国人爱梅,冷艳脱俗、清丽雅致的梅花就是双喜家招揽游客的底气。此刻,尝到甜头的他,信心满满地指挥妻子、娃娃们打扫房间卫生,清洗蔬菜,收拾餐具,迎接即将到来的赏梅人。
  每逢冬季,村庄有“打平伙”的风俗。所谓“打平伙”近似于城里人在饭店吃饭AA制买单。很早的时候,村庄“打平伙”是一顿白面馒头,后来发展为土豆炖鸡肉。现在乡亲们富裕了,都会在特殊的日子,宰杀一只肥羊改善生活。难得遇见下雪天气,还没到中午,喜欢热闹的年轻人一商量,拉着一只上好的肥羊,到村长家“打平伙”了。乡下人炖羊肉也很讲究:一次性加足清水,放入适量的干辣椒、花椒、橘皮、白葱,有条件的再放入一种叫地椒的香料,然后,用麦秆柴小火慢炖。这样炖出的羊肉清香、爽滑、不膻、不腻。
  此时,肥美的羊肉在铁锅“咕嘟、咕嘟”地上下翻滚,浓郁的香味儿越过窗子,在风雪交加的村庄上空纵情交融。村长从柜子翻出几瓶白酒,递给围着火炉取暖的小伙子们……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无论是“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还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些古诗里的画面,都会在落雪的村庄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