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山读云
文章字数:1279
海棠山火了,你去过没有?
朋友对我说这话时,满脸都是难为情。他因工作原因,足迹遍布镇安县各个乡村角落,然屹立在县城东边,近在咫尺的海棠山,却没有去过。于他,这好像不足以与人言道。
海棠山不高,更无仙踪,声名鹊起的原因是日出前的云海,引得县内外,甚至外省的游人慕名而来。我去过几次,都无缘一睹云海胜景,跟朋友表达的没去过,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就有了又一次海棠山之行。
时值深秋,凌晨5点多动身。前一天正好下了点小雨,行走不远,便有大雾迎面扑来,我们不约而同地说,今天是个看云海的好天气。在浓雾笼罩的盘山路上穿行,我开始对海棠山上是云还是雾,在大脑里用仅有的认知反复琢磨。海棠山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山上有大量海棠树,故以植物而名之;山的主峰四周,有99个小山包,形似母猪乳头而得名。对海棠山的名号不能过于深究,小山包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呢?这些疑问早已让我满头雾水了。
尚在费力思索中,十多公里的车程,说到就到。天色渐明,一条笔直、近乎垂直的石阶淹没在烟云弥漫中,踏雾而上,十几分钟后登上山顶第一个名为王家寨的石寨,据说古寨有几百年历史,近年维修翻新的痕迹明显。提前来此露营过夜和早到的人已在各个方位架起相机,或于石墙上游走,恨不得把眼前的一切全部装进来。
此处,不算最高峰,却很突兀,少不了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西南北3个方向被乾佑河、县河切割出了河川深谷,河山锦绣,气象万千。小城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若隐若现。东方天际露出微微霞光,一条自东向西的山梁,向前延伸的两个相近山头上也筑有石寨,有知晓者说,是苏家寨、杜家寨,都是过去居住此山的大户人家。此时,能隐约看到寨子里人影绰绰。
些许间,云雾弥漫山谷,山下的一切慢慢地消失,最后完全被翻滚的波涛淹没,眼前一片白浪汪洋,让人感觉置身于蓬莱海岛。云雾翩跹飘忽,从下向上涌来,山寨迅即烟波浩渺,清新的气味沁人肺腑,思绪随云而动,舒卷自如。
海棠山的云海,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如幻如梦,如画如诗,撕不开,剪不断,挥不走。过了一会儿,峰下的云层,表面看似水平如镜,却逐渐由浓变稀,远处的县城,山间蜿蜒的公路,洒落山坡上的白墙红瓦民居,还有低山近谷,一点一点地露出轮廓,像是隐藏在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海底世界,亦是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不知什么时候,一轮红日从东山云海中冉冉升起。金色光芒下,如潮水般涌起的云海,像被镶上了金边,美轮美奂。起伏的山岭之间,海天相接、波澜壮阔,分不清界限。
云如潮涌,观云海的人被眼前奇观所震撼,安静地用各种方式记录着此情此景。我甚至忘记拍照,用心用眼,凝神聚气地品读眼前这本博大、深邃的天书,海棠山的云海,有小说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有散文的意境旷达、形散神聚,也有诗歌的含蓄和张力,耐看、耐读,回肠荡气。之前许多的疑问,变得无关紧要,虽然我也没在山上看到海棠树。不再纠结海棠山的前世今生,不必探究眼前是云是雾,更不用搞清它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因起得太早,下山途中朋友开车,我居然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在海棠山脚下租了一处茅庐,云起而起,日落而息,种几畦菜,煮茶会友,读书著文,莫问何夕何年。
朋友对我说这话时,满脸都是难为情。他因工作原因,足迹遍布镇安县各个乡村角落,然屹立在县城东边,近在咫尺的海棠山,却没有去过。于他,这好像不足以与人言道。
海棠山不高,更无仙踪,声名鹊起的原因是日出前的云海,引得县内外,甚至外省的游人慕名而来。我去过几次,都无缘一睹云海胜景,跟朋友表达的没去过,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就有了又一次海棠山之行。
时值深秋,凌晨5点多动身。前一天正好下了点小雨,行走不远,便有大雾迎面扑来,我们不约而同地说,今天是个看云海的好天气。在浓雾笼罩的盘山路上穿行,我开始对海棠山上是云还是雾,在大脑里用仅有的认知反复琢磨。海棠山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山上有大量海棠树,故以植物而名之;山的主峰四周,有99个小山包,形似母猪乳头而得名。对海棠山的名号不能过于深究,小山包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呢?这些疑问早已让我满头雾水了。
尚在费力思索中,十多公里的车程,说到就到。天色渐明,一条笔直、近乎垂直的石阶淹没在烟云弥漫中,踏雾而上,十几分钟后登上山顶第一个名为王家寨的石寨,据说古寨有几百年历史,近年维修翻新的痕迹明显。提前来此露营过夜和早到的人已在各个方位架起相机,或于石墙上游走,恨不得把眼前的一切全部装进来。
此处,不算最高峰,却很突兀,少不了产生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西南北3个方向被乾佑河、县河切割出了河川深谷,河山锦绣,气象万千。小城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若隐若现。东方天际露出微微霞光,一条自东向西的山梁,向前延伸的两个相近山头上也筑有石寨,有知晓者说,是苏家寨、杜家寨,都是过去居住此山的大户人家。此时,能隐约看到寨子里人影绰绰。
些许间,云雾弥漫山谷,山下的一切慢慢地消失,最后完全被翻滚的波涛淹没,眼前一片白浪汪洋,让人感觉置身于蓬莱海岛。云雾翩跹飘忽,从下向上涌来,山寨迅即烟波浩渺,清新的气味沁人肺腑,思绪随云而动,舒卷自如。
海棠山的云海,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如幻如梦,如画如诗,撕不开,剪不断,挥不走。过了一会儿,峰下的云层,表面看似水平如镜,却逐渐由浓变稀,远处的县城,山间蜿蜒的公路,洒落山坡上的白墙红瓦民居,还有低山近谷,一点一点地露出轮廓,像是隐藏在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海底世界,亦是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
不知什么时候,一轮红日从东山云海中冉冉升起。金色光芒下,如潮水般涌起的云海,像被镶上了金边,美轮美奂。起伏的山岭之间,海天相接、波澜壮阔,分不清界限。
云如潮涌,观云海的人被眼前奇观所震撼,安静地用各种方式记录着此情此景。我甚至忘记拍照,用心用眼,凝神聚气地品读眼前这本博大、深邃的天书,海棠山的云海,有小说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有散文的意境旷达、形散神聚,也有诗歌的含蓄和张力,耐看、耐读,回肠荡气。之前许多的疑问,变得无关紧要,虽然我也没在山上看到海棠树。不再纠结海棠山的前世今生,不必探究眼前是云是雾,更不用搞清它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因起得太早,下山途中朋友开车,我居然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在海棠山脚下租了一处茅庐,云起而起,日落而息,种几畦菜,煮茶会友,读书著文,莫问何夕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