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收 的 十 月
文章字数:2926
1
一夜火车,摇篮一样地摇晃,总算摇到了天明。穿过秦岭一个接一个长长的隧道,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听着熟悉的方言,老鱼心里有一种从飘在空中总算落到地上的踏实感。
老母亲发微信说,回家吃蒸面。老母亲80多岁了。总是把60多岁的儿子当小娃看。出门饺子进门面,老先人留下的习惯,意思都是给出门在外的亲人长久平安的祝愿。
吃着蒸面,一口一口都是家的味道。她问老鱼,为啥又回来?老父亲插话,恁贵的路费,有人报不?老鱼摇摇头,说,自己掏钱,开几个会。有的东西是没法用钱衡量的,因为儿子承诺过了,就必须兑现诺言。
老鱼说的事情,是柳青文学奖。年初的时候,在市文联的会上他承诺过,要是商洛谁再得了柳青文学奖,一定要举办隆重的庆祝会。
果然,3个柳青文学奖。老鱼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这3个奖,叫作“一个喝了止痛药的目击证人走过丹江”。他们是陈仓的长篇小说《止痛药》,芦芙荭的中篇小说《目击证人》,李育善的长篇散文《走过丹江》。
有的地市还是空白,商洛一下就拿了3个奖,厉害了,这个秦岭南坡的文学绿洲。可是评奖结果公示出来以后,一拖再拖,音信全无,差点成为烂尾奖。
国庆期间,省作协的官方公众号“文学陕军”陆续公布获奖名单,也就是说这个迟到的奖项,终于尘埃落定,官媒发声了。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老鱼说,庆祝会也要趁着热劲还没过去,赶紧搞,不能把热菜放凉了。魔都待着的老鱼说服了家人,自己买了火车票。咣当咣当地,又回故乡来了。
2
10月,央视“焦点访谈”点赞商洛生态好,著名作家陈彦领着央视记者走访故乡,在央视上深情回忆塔云山下的美好时光。
2019年秋天,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时候,老鱼给作家芦芙荭打电话说,咱俩和陈彦都是属兔的,年龄一般大,都搞文学,人家都得了茅奖,咱没脸活下去了,咱俩上龟山跳崖走。
芦芙荭知道老鱼开玩笑,坚定地说,跳崖你去吧,我还有几篇小说没写,好日子长着呢。后来有个姓周的小文友开玩笑说,鱼老师是日弄人家芦老师哩,他从龟山上跳下去,有故乡杨峪河的亲人们用手接着呢。老鱼少年成名,毕竟是杨峪河的宝贝呀,他们咋忍心让掉到南秦河喂鱼呢。芦老师家在镇安,故乡的人离得远,不是白白牺牲了吗?还是鱼老师聪明。
这是个玩笑,其实陈彦得了奖,老鱼的心情很复杂。羡慕嫉妒恨,三种情绪轮流上场。
作为搞文学大半辈子的人,人家得了文学最高的奖项,说不羡慕是假的。都是同龄人,人家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说不嫉妒也是不真实的。至于恨不恨,开始有点恨。恨人家运气太好,恨自己运气不济。
闭门思过,大部分人思别人过。老鱼坐在屋里,独自一人,思自己过。不像路遥那样拼命,还想得奖,白日梦。
慢慢往开想,从羡慕嫉妒恨,就成了纯粹的佩服。你没有下人家那么大的功夫,你没有人家那么大的才华,你没有待在人家待的那个位置,你没有写出那个人人都叫好的作品。
天时地利人和,你一个都沾不上,凭什么恨?你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身边人的成功,更能证明我们这个地方还是出人才的。
没吃人家那样的苦,还想享人家那样的福,做梦去吧。就这样,老鱼把羡慕嫉妒恨自己升华成了佩服和发自内心的祝贺。
老鱼文学圈混了大半辈子,总是能说服自己。别人说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想起来,是弄清自己几斤几两相当重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跟别人过不去,也不跟自己过不去。
祝贺3位获得第六届柳青文学奖的仪式,在商州大酒店举行。3张桌子上有座签,大屏幕上有红红的字。为了省钱没有买花,找了酒店两束塑料花,让两个美女献给他们。
陈仓是全能天才型作家,诗歌,散文,小说样样来得,是商洛有望获得第3个茅奖的不二人选。芦芙荭小说好看有趣,获奖路却坎坷,一次排名第一,一次已经公示,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两次被拉下,第三次终成正果。李育善到京城,友人们不知南水北调源头在商洛,回来在《光明日报》写了一整版一江清水供北京,后立志为母亲河立传,历时多年,牺牲周末时光,走遍丹江两岸,用笨拙的田野调查,写了一本关于一条河前世今生的大书。
获奖的人很高兴,陈仓从上海发来视频,芦芙荭和李育善都分别站在台上,分享了获奖感言。芦芙荭不抱怨,感谢了他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贵人,李育善不高调,用心感谢了故乡和他写过的母亲河丹江。大家一个一个发言,对他们的祝贺很真诚。无酒不成宴,酒是获奖的他们自己拿的,大家喝得很嗨。
自己人在外面获奖,总是值得高兴的,只要你内心真的敬重文学。
3
10月是丰收的季节,商洛文学这个像核桃、木耳一样的特产,也是个丰收年。刚开过柳青奖庆祝会,庆祝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十周年,文联又开会,老鱼也发了言。文联领导表扬了老鱼,说老鱼从上海赶回来,就是为了自己爱好的文学,一看就是真爱,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二尺五的高帽子是假的,谁都爱戴。老鱼不免俗,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却美滋滋的。
周三的晚上,在商洛学院,又召开了王卫民长篇小说《泥峪川》暨商洛长篇小说推进会的研讨,老鱼像庆祝会那天一样,又是主持,讲了很短的话。
“王卫民,抱住一棵树挠出了一树花。”
“一是坚持,认定了文学这棵树。”
“二是勤奋,不浪费时间,哪怕是开会。”
“三是写乡土,像京夫那样,以大地作《手杖》,走过人生《泥峪川》。”
“他的成功,证明了一个人一生要做好一件事,得有追求、有坚守,哪怕是铁树,也会花开一树,一路芬芳。”
周末的时候,依然在商洛学院,又搞吕学敏长篇小说《吾州河》研讨会。当年他在西安搞的计划生育长篇小说《子宫》研讨会,很是热闹。书名不文学,研讨会人很多,还有耀州瓷的倒流壶作礼品,好多年了,摆件依然当宝贝,还供在老鱼的书架上面。
这次,他回故乡研讨新作,老鱼又准备了三五句话的发言。
“吕学敏,商洛籍西安之外的被忽略的标杆性作家。”
“一是坚持长篇,12部,厉害了。是平凹之后的文坛劳模。”
“二是故乡情结,写故乡充满深情。从《子宫》到《吾州河》,故乡成为一生写作的那块‘邮票’。”
“三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我与多人交流,有说学平凹、学老舍、学沈从文、学汪曾祺,有了自己文字表达形式,在陕西作家里辨识度高。”
“四是被忽略值得推介的实力派标杆性作家。”
“欢迎回家,你的州河,也是我们的州河。故乡便是你的后盾,永远守护着山外的游子。”
4
文学作为商洛的特产,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又一次迎来大丰收。老鱼作为商洛文学的守护者,参加这些活动,内心也是幸福的。
商洛已经有“两茅一鲁十柳”,交出了新时代完美的文学答卷。贾平凹、陈彦两个茅盾文学奖、陈仓一个鲁迅文学奖,三个全国最高文学奖。方英文、孙见喜、刘炜评、陈毓、左右、王卫民、黄朴、陈仓、芦芙荭、李育善10个陕西最高的柳青文学奖,还遗漏了京夫20世纪80年代获得的全国短篇小说奖。
商洛文学的实力像秦岭一样高高站在那儿,不用啰啰嗦嗦说话,别人只要热爱文字,就会不由自主地仰望。
站在10月的阳光下,抚摸着丰收的文学庄稼,就像老农民醉倒在丰腴的大地上。老鱼的老父亲教他心胸宽广,老母亲教他善良为人,不争不抢,爱啥敬啥。这才有了因别人的成功而自豪,骄傲得有几分张狂。
老秦岭路边的红叶红了,红得像商洛的文学。红了不傲,黑了不丧,方是正道。快到冬天了,文学是黑夜里的灯,寒冬里的炭火,得用骨子里的爱点燃。
爱是不计代价的,真感情是有温度的。为了老鱼爱了大半生的文学,千里奔波,心里美着呢,值!
一夜火车,摇篮一样地摇晃,总算摇到了天明。穿过秦岭一个接一个长长的隧道,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听着熟悉的方言,老鱼心里有一种从飘在空中总算落到地上的踏实感。
老母亲发微信说,回家吃蒸面。老母亲80多岁了。总是把60多岁的儿子当小娃看。出门饺子进门面,老先人留下的习惯,意思都是给出门在外的亲人长久平安的祝愿。
吃着蒸面,一口一口都是家的味道。她问老鱼,为啥又回来?老父亲插话,恁贵的路费,有人报不?老鱼摇摇头,说,自己掏钱,开几个会。有的东西是没法用钱衡量的,因为儿子承诺过了,就必须兑现诺言。
老鱼说的事情,是柳青文学奖。年初的时候,在市文联的会上他承诺过,要是商洛谁再得了柳青文学奖,一定要举办隆重的庆祝会。
果然,3个柳青文学奖。老鱼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这3个奖,叫作“一个喝了止痛药的目击证人走过丹江”。他们是陈仓的长篇小说《止痛药》,芦芙荭的中篇小说《目击证人》,李育善的长篇散文《走过丹江》。
有的地市还是空白,商洛一下就拿了3个奖,厉害了,这个秦岭南坡的文学绿洲。可是评奖结果公示出来以后,一拖再拖,音信全无,差点成为烂尾奖。
国庆期间,省作协的官方公众号“文学陕军”陆续公布获奖名单,也就是说这个迟到的奖项,终于尘埃落定,官媒发声了。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老鱼说,庆祝会也要趁着热劲还没过去,赶紧搞,不能把热菜放凉了。魔都待着的老鱼说服了家人,自己买了火车票。咣当咣当地,又回故乡来了。
2
10月,央视“焦点访谈”点赞商洛生态好,著名作家陈彦领着央视记者走访故乡,在央视上深情回忆塔云山下的美好时光。
2019年秋天,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时候,老鱼给作家芦芙荭打电话说,咱俩和陈彦都是属兔的,年龄一般大,都搞文学,人家都得了茅奖,咱没脸活下去了,咱俩上龟山跳崖走。
芦芙荭知道老鱼开玩笑,坚定地说,跳崖你去吧,我还有几篇小说没写,好日子长着呢。后来有个姓周的小文友开玩笑说,鱼老师是日弄人家芦老师哩,他从龟山上跳下去,有故乡杨峪河的亲人们用手接着呢。老鱼少年成名,毕竟是杨峪河的宝贝呀,他们咋忍心让掉到南秦河喂鱼呢。芦老师家在镇安,故乡的人离得远,不是白白牺牲了吗?还是鱼老师聪明。
这是个玩笑,其实陈彦得了奖,老鱼的心情很复杂。羡慕嫉妒恨,三种情绪轮流上场。
作为搞文学大半辈子的人,人家得了文学最高的奖项,说不羡慕是假的。都是同龄人,人家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说不嫉妒也是不真实的。至于恨不恨,开始有点恨。恨人家运气太好,恨自己运气不济。
闭门思过,大部分人思别人过。老鱼坐在屋里,独自一人,思自己过。不像路遥那样拼命,还想得奖,白日梦。
慢慢往开想,从羡慕嫉妒恨,就成了纯粹的佩服。你没有下人家那么大的功夫,你没有人家那么大的才华,你没有待在人家待的那个位置,你没有写出那个人人都叫好的作品。
天时地利人和,你一个都沾不上,凭什么恨?你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身边人的成功,更能证明我们这个地方还是出人才的。
没吃人家那样的苦,还想享人家那样的福,做梦去吧。就这样,老鱼把羡慕嫉妒恨自己升华成了佩服和发自内心的祝贺。
老鱼文学圈混了大半辈子,总是能说服自己。别人说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想起来,是弄清自己几斤几两相当重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跟别人过不去,也不跟自己过不去。
祝贺3位获得第六届柳青文学奖的仪式,在商州大酒店举行。3张桌子上有座签,大屏幕上有红红的字。为了省钱没有买花,找了酒店两束塑料花,让两个美女献给他们。
陈仓是全能天才型作家,诗歌,散文,小说样样来得,是商洛有望获得第3个茅奖的不二人选。芦芙荭小说好看有趣,获奖路却坎坷,一次排名第一,一次已经公示,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两次被拉下,第三次终成正果。李育善到京城,友人们不知南水北调源头在商洛,回来在《光明日报》写了一整版一江清水供北京,后立志为母亲河立传,历时多年,牺牲周末时光,走遍丹江两岸,用笨拙的田野调查,写了一本关于一条河前世今生的大书。
获奖的人很高兴,陈仓从上海发来视频,芦芙荭和李育善都分别站在台上,分享了获奖感言。芦芙荭不抱怨,感谢了他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贵人,李育善不高调,用心感谢了故乡和他写过的母亲河丹江。大家一个一个发言,对他们的祝贺很真诚。无酒不成宴,酒是获奖的他们自己拿的,大家喝得很嗨。
自己人在外面获奖,总是值得高兴的,只要你内心真的敬重文学。
3
10月是丰收的季节,商洛文学这个像核桃、木耳一样的特产,也是个丰收年。刚开过柳青奖庆祝会,庆祝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十周年,文联又开会,老鱼也发了言。文联领导表扬了老鱼,说老鱼从上海赶回来,就是为了自己爱好的文学,一看就是真爱,他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二尺五的高帽子是假的,谁都爱戴。老鱼不免俗,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却美滋滋的。
周三的晚上,在商洛学院,又召开了王卫民长篇小说《泥峪川》暨商洛长篇小说推进会的研讨,老鱼像庆祝会那天一样,又是主持,讲了很短的话。
“王卫民,抱住一棵树挠出了一树花。”
“一是坚持,认定了文学这棵树。”
“二是勤奋,不浪费时间,哪怕是开会。”
“三是写乡土,像京夫那样,以大地作《手杖》,走过人生《泥峪川》。”
“他的成功,证明了一个人一生要做好一件事,得有追求、有坚守,哪怕是铁树,也会花开一树,一路芬芳。”
周末的时候,依然在商洛学院,又搞吕学敏长篇小说《吾州河》研讨会。当年他在西安搞的计划生育长篇小说《子宫》研讨会,很是热闹。书名不文学,研讨会人很多,还有耀州瓷的倒流壶作礼品,好多年了,摆件依然当宝贝,还供在老鱼的书架上面。
这次,他回故乡研讨新作,老鱼又准备了三五句话的发言。
“吕学敏,商洛籍西安之外的被忽略的标杆性作家。”
“一是坚持长篇,12部,厉害了。是平凹之后的文坛劳模。”
“二是故乡情结,写故乡充满深情。从《子宫》到《吾州河》,故乡成为一生写作的那块‘邮票’。”
“三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我与多人交流,有说学平凹、学老舍、学沈从文、学汪曾祺,有了自己文字表达形式,在陕西作家里辨识度高。”
“四是被忽略值得推介的实力派标杆性作家。”
“欢迎回家,你的州河,也是我们的州河。故乡便是你的后盾,永远守护着山外的游子。”
4
文学作为商洛的特产,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又一次迎来大丰收。老鱼作为商洛文学的守护者,参加这些活动,内心也是幸福的。
商洛已经有“两茅一鲁十柳”,交出了新时代完美的文学答卷。贾平凹、陈彦两个茅盾文学奖、陈仓一个鲁迅文学奖,三个全国最高文学奖。方英文、孙见喜、刘炜评、陈毓、左右、王卫民、黄朴、陈仓、芦芙荭、李育善10个陕西最高的柳青文学奖,还遗漏了京夫20世纪80年代获得的全国短篇小说奖。
商洛文学的实力像秦岭一样高高站在那儿,不用啰啰嗦嗦说话,别人只要热爱文字,就会不由自主地仰望。
站在10月的阳光下,抚摸着丰收的文学庄稼,就像老农民醉倒在丰腴的大地上。老鱼的老父亲教他心胸宽广,老母亲教他善良为人,不争不抢,爱啥敬啥。这才有了因别人的成功而自豪,骄傲得有几分张狂。
老秦岭路边的红叶红了,红得像商洛的文学。红了不傲,黑了不丧,方是正道。快到冬天了,文学是黑夜里的灯,寒冬里的炭火,得用骨子里的爱点燃。
爱是不计代价的,真感情是有温度的。为了老鱼爱了大半生的文学,千里奔波,心里美着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