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方小青
喻永军
文章字数:1889
  方小青在北塬上看见的侧柏群,是她见过最大的柏树群,她在心里推算,按年代,这些树的种子是在东汉末年发芽的。当时,应该树苗青葱。那时候,枭雄曹操可能刚出生。
  这北塬深厚的承载着字圣仓颉的庙宇。城市就依傍着北塬。
  方小青退休五年了。孙女六岁,上小学一年级。按方小青这个年纪,她应该接送孙女,但她没有。不是她不想这样做,也不是她住得离儿子家很远,但儿子就是这样安排的。方小青住的地方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孙女的学校离她住的地方不远。方小青有时刻意早起,远远地站在马路对面的老法桐树下,看孙女穿着乳黄色的校服,蹦蹦跳跳走进学校的大门,看香樟树缝隙上空早晨的太阳,旗杆上飘扬的红旗。
  方小青喜欢看亲友群里的视频,她基本不说话,潜水。一个群里只有十几个人,有人分享孙女的生活情景,她就赶紧收藏起来,闲下来看,这一个一个的视频收藏,成了孙女的成长记录。学主持人,学演讲,学画画,学跳舞,还有芭蕾的意思呢。她定格孙女的面部照片,仔细看她的眼角、眉梢、鼻梁、牙齿,她甚至一根一根数孙女的眉毛。
  孙女四岁的时候,在一个长辈的寿宴上她偶然遇见了孙女。四岁的一个人儿,开始睁着一双黑眼睛看她,后来双手摸着一对翘起来的辫子,向她跑来,不停地挤着眼睛,悄悄地说,“您来追我呀!您来追我呀!”她恍惚明白了意思,站起身子,追到包间门外,孙女示意她蹲下身子,一下抱住她的脖子,差点将她冲倒,小脸挨着她的耳朵,挨得很紧。她说,“我爱你,奶奶。我知道,你是我的亲奶奶。因为,你姓方,我也姓方。”嘴里的热气和口水弄湿了她的脸颊。
  这个事情一直温暖地藏在方小青的心里。
  方小青没有跟儿子说,被动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她觉着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儿子安排的事情肯定有他的道理。若儿子让她帮忙,她肯定会尽心尽力。但儿子为什么不让自己照管孙女?她心里不舒服,但她不说。她时常会回想儿子的成长过程,她从自身找原因,寻找答案。养大儿子,是她的责任,让儿子走一条正道是她更大的责任。这事情她看得很重,比自己的命重,她曾以此衡量自己一生的成与败。她费了很多周折,艰难,痛苦,流泪,委屈,她觉着自己成功了。儿子现在是一名公务员,工作很出色。她心里觉着儿子是个好儿子。
  一个人养大儿子,多不容易。
  那时,她二十九岁。是一个严厉的妈妈。当时,儿子也是在这所小学读书,她清早给儿子蒸个鸡蛋糕,自己胡乱地对付一下,大多时候是在蒸锅里溜热一个馒头,夹点青盐辣子圈,就是一顿早餐。儿子好,她就很满足。先送儿子去学校,然后赶着去上班。
  她工资不高,依然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记得有一年,开学报名,她煎熬一个晚上,不知道向谁张口借钱,但学是要上的,不能耽搁了报名时间。儿子小时候做错事,她打过儿子,是不是太严厉了?给儿子留下了心灵创伤。但一个严厉的妈妈,不一定就是一个严厉的奶奶。
  儿子读高二的那年暑假,没有缘由地喜欢上了服务业,说想趁假期外出打工锻炼一下自己,尽管很担心,但她愉快地同意了。那时,她已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小有名气。她托省城的熟人找了一家酒店,给儿子安排了工作。当时每月工资二百元,儿子租了一间房子,每月二百元。好在酒店包吃饭。打工结束时,老板给儿子多发了二百元,说是奖金,让他回家。儿子很高兴,给家里的长辈每人都买了一点礼物,纱巾、短袖、衬衣之类。这二百元的奖金,是她跟老板说好的,转账过去的。她希望儿子第一次踏进社会,有一种友善温暖的人生体验。
  她还有一个改不了的习惯,就是喜欢给儿子唠叨,不能糟蹋粮食。她自己严格地这样做着,对儿子也很严格。现在物质充裕了,但她舍不得扔掉一块馒头,糟蹋一粒粮食。儿子没有明确反对,但她能感觉到儿子心里很无奈,认为自己小题大做,很搞笑。是不是担心她把这个习惯又用严厉的方式,传递给孙女。
  自己这是一种古板吗?也许不太符合时代。但有些事情是浸入到骨子里的,她没办法改变,她有时也很苦恼。
  她因此时常想起邻居家的好婆。她小时候晚上给好婆做伴,有时饭晌的时候也去好婆家。好婆一个人住在厦屋,穿个破围裙,围裙很脏,好婆总是在围裙下藏半个馒头,躲过自家媳妇的眼睛给她,这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那时候粮食就是命呀!好婆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好婆永远藏在自己心里。不能糟蹋粮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她现在这样,孙女会像她记着好婆一样,记着自己吗?这是一种血缘。只要儿子跟孙女好,她心想她不在乎。有好几次,她有些冲动,想去学校看看孙女,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她,让她有空给自己打个电话,喊一声奶奶。她怕孙女分心,最终忍了。
  春天,北塬上的燕子来了,腹白,背上是柔软的铁色,在春天的低空中飞,像游动的剪刀。大街上,路旁的老法桐树正绽着新叶,阳光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