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三章
文章字数:2579
秋天的美在于它的神韵。山野悠远,五彩斑斓,勾引了你的眼睑;梨黄枣红,醇香四溢,惹欢了你的舌尖;秋雨缠绵,多愁善感,丰腴了你的情感;秋阳微暖,舒心恬淡,彩色了你的流年。秋韵有着浓浓的质感和内涵,这一切莫过于秋的厚实质朴和真诚奉献,秋天的神韵就蕴含在丰收的幸福和喜悦里面。
看 秋
一叶知秋,从第一片叶子的微黄开始,秋天就迈着细碎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不几天,浅黄、淡黄、赭黄携手点染着山岗,田野里的大豆、谷子、高粱的叶片也被黄色次第晕染,渐渐由青涩向成熟转变。亭亭玉立的玉米挺着鼓鼓的大棒子,像年轻的母亲炫耀着腹中的孩儿一般静静地待产。
这一时节,最欣喜的莫过于各类鸟雀,从田地的这边飞到那端,从稻谷梢飞到玉米尖,用尖细的嘴剥食着各类芳香的籽粒,有时还会带回巢里藏匿。因而,人们常常在田里立了各种假人,或者挂上红红绿绿的旧衣服和塑料袋,风来时便飘然而动,以吓唬鸟雀,人们称之为“看秋”或“护秋”。
最怕野猪和各类獾的糟践,它们所到之处,秸秆折断,棒穗不全,吃一半踩一半,对庄稼的危害极大。为了防范,村民就会在田里挂起红灯笼,扯起长长的红布条,并且在晚上给田地里燃起火堆,或敲起盆锣,以驱赶恐吓。
回家在村口遇到了父亲,父亲说:“昨晚,咱家的玉米地被獾娃子拱啦,糟蹋得很厉害!”没顾得上进家门,我赶到地边一看:田地里巴掌大的脚印凌乱不堪,玉米秆横七竖八乱成一团,没啃食干净的玉米棒子随处可见。
晚饭后,我带着手电,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去往田边。夜幕降临,年迈的父亲也来到地头,眼睛注视着一棵棵玉米,像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怜惜。过了好一会儿,父亲转身缓缓向家走去。走出老远又回过头喊了声:“你要是瞌睡了,就回来叫我换你。”
夜空深邃,星星调皮地眨着眼,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远处的路灯望着空旷的路面,显得有点孤单。小河淙淙地流着,不急不缓。田里的玉米享受了秋阳一整天的沐浴,甜甜地入梦,叶片纹丝不动,沉稳而端庄。我用手电扫视着四周,一切皆静。无聊之际,竟发现脚下石头上有针尖般大小的虫子忙忙碌碌地爬行,这些卑微的生灵也许如人类一样在为生计而奔忙。它们执着而坚定,无论怎样阻挡都永不停歇,让人心生敬意。细心聆听,虫鸣声低微而悠远,似乎近在脚尖又远在天边。
月亮渐渐升起,天空显得异常高远,如纱的月光洒向地面,野山悠远,田间明艳,玉米那半绿半黄的长叶微微发亮。一阵清风,一些多情的叶片水袖般轻舞,似乎在描述梦境的快乐。夜渐渐深了,我的眼皮开始打架,揉揉惺忪的眼。原本不希望獾娃子再次进到田里糟践庄稼,此时却莫名地期盼。
月上中天,星光慵懒,路灯也已安眠,我有点疲倦不堪。回家轻轻推门,看到父亲睡得正甜,实在不忍心惊扰。喝口水,稍歇片刻,又向田里走去。绕着田地仔细察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异常,我打算唱出空城计:把手电牢牢地绑在竹竿上,把竹竿插在地中央。我侥幸地想着也许獾娃子看到亮光就不会来侵扰,便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还在梦中,就听到父亲在院子里欣喜地说:“昨晚獾娃子没去地里糟蹋玉米。”有了这次经验,一连两晚上我都这样做,并且在田里多加了一个手电,獾娃子也没去糟蹋庄稼。
看秋,尽管疲惫劳累,但看的是农人的收获和希望,里面藏着亲情和感恩。
拾 秋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金黄的玉米穗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芒。高大的玉米秸秆和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秋天的故事。
各类作物相继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大早,人们就踏着晨露秋霜纷纷下地,割秆、剥穗、装筐、扛运,难免有撒落的籽粒,这时就要及时捡拾,这就是拾秋。
童年的记忆中,每逢收获的季节,总有许多孩童分散在田地间、地垄上、山道旁,低头弯腰捡拾着遗落下的玉米、高粱、谷穗、豆粒。渐渐地,手里攥得越来越多,衣兜也慢慢地鼓起来。
此时回家,定然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或触到赞许的目光,内心自然会快乐好一阵子。
午间吃饭前,还不见父亲回来,我就赶往那熟悉的田边,远远望见父亲正低头弯腰捡拾着田里撒落的玉米、豆粒,粗糙的大手熟练地将一颗颗碎小籽粒装进手中的塑料袋中。遇到陷入地缝中的豆粒,他还要用小木棍剜出来,吹吹上面的沙土,搓一搓,再装入袋中。我低下头,也开始捡拾起来,我比父亲要快得多,不停地变换着位置。不大一会儿,儿子也来到了田里,看到我和父亲都在忙碌,他蹲下身子开始捡拾起来。父亲一边捡拾一边唠叨:“粮食是个宝,啥时都离不了。娃娃们不知道爱惜,一粒粮食一滴汗,丢弃了真真太可惜……”秋阳正艳,我们爷孙三人的影子不断变换,时而亲密,时而疏远,有时三颗脑袋挤挨着,身影构成了一个同心圆,映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辛勤的汗水与收获往往是成正比的。乡下的拾秋相对漫长,从秋收持续到立冬前后。父亲每次回来,都要掏掏自己的衣兜,有时是各种庄稼籽粒,有时是半截红薯,两个洋芋,手里不是半穗高粱就是一根稻穗,这就是父亲一辈子勤劳幸福的延续。
拾秋,拾到的是豆粒,是汗滴,是亲情的传递,也是珍惜粮食的美好!
晒 秋
秋风柔和徐缓,秋阳温顺缠绵,欢畅地把千沟万壑浸染,大地像披上金纱,神秘又奇幻。田里的白菜、萝卜伸展着鲜嫩的叶片把秋阳拥抱,想让自己再健壮一点。调皮的辣椒,透过枝干把秋阳窥探,有的已经羞红了脸。稳重的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坦然享受着秋阳的爱恋,红了脸颊,甜在心间。火晶柿子高傲地藏在叶片缝隙间,热心的秋阳执拗地婆娑着它的脸蛋,由青涩到微黄,从浅红到深红,最后变成了一个个近乎透明的红灯笼。
深秋的天空清澈高远,田间繁忙已转场到农家小院:一嘟噜金黄的玉米挂在屋檐下,笑得灿烂;俊俏的红辣椒像一串串火红的鞭炮,热烈又耀眼;大红枣儿在箩筐里嬉玩,秋阳的照耀使它们皱起了眉眼,可心中却更加甘甜;谷穗被农人骑上院边的横杆,含情脉脉地瞅望着场院上的光和暖。
收获的大豆静静地躺在场院边,闲不住的父亲会用木耙来回搅翻,想让大豆晒得均匀点。邻居场院里的连枷“扑腾、扑腾”叫得很欢,河对岸的人家晒出了花花绿绿的床单、被褥和毛毯,愉悦的心情全然在脸上映现。
小猫慵懒地睡在台阶上,身体拉得老长,偶尔睁开惺忪的眼,翻个身又沉沉地睡去。母鸡炫耀似的扑扇着翅膀,安闲地在草丛中觅食。鸟雀悠闲地散步在田间,飞起落下,流连忘返,左顾右朌。
山野上,青橙黄绿相比肩,赭红赤红更娇艳。秋韵如诗分外香,拾秋晒秋分外忙。晒秋,晒的是丰收的喜悦,晒的是农人心中的舒坦,晒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感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看 秋
一叶知秋,从第一片叶子的微黄开始,秋天就迈着细碎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不几天,浅黄、淡黄、赭黄携手点染着山岗,田野里的大豆、谷子、高粱的叶片也被黄色次第晕染,渐渐由青涩向成熟转变。亭亭玉立的玉米挺着鼓鼓的大棒子,像年轻的母亲炫耀着腹中的孩儿一般静静地待产。
这一时节,最欣喜的莫过于各类鸟雀,从田地的这边飞到那端,从稻谷梢飞到玉米尖,用尖细的嘴剥食着各类芳香的籽粒,有时还会带回巢里藏匿。因而,人们常常在田里立了各种假人,或者挂上红红绿绿的旧衣服和塑料袋,风来时便飘然而动,以吓唬鸟雀,人们称之为“看秋”或“护秋”。
最怕野猪和各类獾的糟践,它们所到之处,秸秆折断,棒穗不全,吃一半踩一半,对庄稼的危害极大。为了防范,村民就会在田里挂起红灯笼,扯起长长的红布条,并且在晚上给田地里燃起火堆,或敲起盆锣,以驱赶恐吓。
回家在村口遇到了父亲,父亲说:“昨晚,咱家的玉米地被獾娃子拱啦,糟蹋得很厉害!”没顾得上进家门,我赶到地边一看:田地里巴掌大的脚印凌乱不堪,玉米秆横七竖八乱成一团,没啃食干净的玉米棒子随处可见。
晚饭后,我带着手电,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去往田边。夜幕降临,年迈的父亲也来到地头,眼睛注视着一棵棵玉米,像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怜惜。过了好一会儿,父亲转身缓缓向家走去。走出老远又回过头喊了声:“你要是瞌睡了,就回来叫我换你。”
夜空深邃,星星调皮地眨着眼,散发着柔和的光芒。远处的路灯望着空旷的路面,显得有点孤单。小河淙淙地流着,不急不缓。田里的玉米享受了秋阳一整天的沐浴,甜甜地入梦,叶片纹丝不动,沉稳而端庄。我用手电扫视着四周,一切皆静。无聊之际,竟发现脚下石头上有针尖般大小的虫子忙忙碌碌地爬行,这些卑微的生灵也许如人类一样在为生计而奔忙。它们执着而坚定,无论怎样阻挡都永不停歇,让人心生敬意。细心聆听,虫鸣声低微而悠远,似乎近在脚尖又远在天边。
月亮渐渐升起,天空显得异常高远,如纱的月光洒向地面,野山悠远,田间明艳,玉米那半绿半黄的长叶微微发亮。一阵清风,一些多情的叶片水袖般轻舞,似乎在描述梦境的快乐。夜渐渐深了,我的眼皮开始打架,揉揉惺忪的眼。原本不希望獾娃子再次进到田里糟践庄稼,此时却莫名地期盼。
月上中天,星光慵懒,路灯也已安眠,我有点疲倦不堪。回家轻轻推门,看到父亲睡得正甜,实在不忍心惊扰。喝口水,稍歇片刻,又向田里走去。绕着田地仔细察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异常,我打算唱出空城计:把手电牢牢地绑在竹竿上,把竹竿插在地中央。我侥幸地想着也许獾娃子看到亮光就不会来侵扰,便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还在梦中,就听到父亲在院子里欣喜地说:“昨晚獾娃子没去地里糟蹋玉米。”有了这次经验,一连两晚上我都这样做,并且在田里多加了一个手电,獾娃子也没去糟蹋庄稼。
看秋,尽管疲惫劳累,但看的是农人的收获和希望,里面藏着亲情和感恩。
拾 秋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金黄的玉米穗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芒。高大的玉米秸秆和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秋天的故事。
各类作物相继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大早,人们就踏着晨露秋霜纷纷下地,割秆、剥穗、装筐、扛运,难免有撒落的籽粒,这时就要及时捡拾,这就是拾秋。
童年的记忆中,每逢收获的季节,总有许多孩童分散在田地间、地垄上、山道旁,低头弯腰捡拾着遗落下的玉米、高粱、谷穗、豆粒。渐渐地,手里攥得越来越多,衣兜也慢慢地鼓起来。
此时回家,定然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或触到赞许的目光,内心自然会快乐好一阵子。
午间吃饭前,还不见父亲回来,我就赶往那熟悉的田边,远远望见父亲正低头弯腰捡拾着田里撒落的玉米、豆粒,粗糙的大手熟练地将一颗颗碎小籽粒装进手中的塑料袋中。遇到陷入地缝中的豆粒,他还要用小木棍剜出来,吹吹上面的沙土,搓一搓,再装入袋中。我低下头,也开始捡拾起来,我比父亲要快得多,不停地变换着位置。不大一会儿,儿子也来到了田里,看到我和父亲都在忙碌,他蹲下身子开始捡拾起来。父亲一边捡拾一边唠叨:“粮食是个宝,啥时都离不了。娃娃们不知道爱惜,一粒粮食一滴汗,丢弃了真真太可惜……”秋阳正艳,我们爷孙三人的影子不断变换,时而亲密,时而疏远,有时三颗脑袋挤挨着,身影构成了一个同心圆,映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
辛勤的汗水与收获往往是成正比的。乡下的拾秋相对漫长,从秋收持续到立冬前后。父亲每次回来,都要掏掏自己的衣兜,有时是各种庄稼籽粒,有时是半截红薯,两个洋芋,手里不是半穗高粱就是一根稻穗,这就是父亲一辈子勤劳幸福的延续。
拾秋,拾到的是豆粒,是汗滴,是亲情的传递,也是珍惜粮食的美好!
晒 秋
秋风柔和徐缓,秋阳温顺缠绵,欢畅地把千沟万壑浸染,大地像披上金纱,神秘又奇幻。田里的白菜、萝卜伸展着鲜嫩的叶片把秋阳拥抱,想让自己再健壮一点。调皮的辣椒,透过枝干把秋阳窥探,有的已经羞红了脸。稳重的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坦然享受着秋阳的爱恋,红了脸颊,甜在心间。火晶柿子高傲地藏在叶片缝隙间,热心的秋阳执拗地婆娑着它的脸蛋,由青涩到微黄,从浅红到深红,最后变成了一个个近乎透明的红灯笼。
深秋的天空清澈高远,田间繁忙已转场到农家小院:一嘟噜金黄的玉米挂在屋檐下,笑得灿烂;俊俏的红辣椒像一串串火红的鞭炮,热烈又耀眼;大红枣儿在箩筐里嬉玩,秋阳的照耀使它们皱起了眉眼,可心中却更加甘甜;谷穗被农人骑上院边的横杆,含情脉脉地瞅望着场院上的光和暖。
收获的大豆静静地躺在场院边,闲不住的父亲会用木耙来回搅翻,想让大豆晒得均匀点。邻居场院里的连枷“扑腾、扑腾”叫得很欢,河对岸的人家晒出了花花绿绿的床单、被褥和毛毯,愉悦的心情全然在脸上映现。
小猫慵懒地睡在台阶上,身体拉得老长,偶尔睁开惺忪的眼,翻个身又沉沉地睡去。母鸡炫耀似的扑扇着翅膀,安闲地在草丛中觅食。鸟雀悠闲地散步在田间,飞起落下,流连忘返,左顾右朌。
山野上,青橙黄绿相比肩,赭红赤红更娇艳。秋韵如诗分外香,拾秋晒秋分外忙。晒秋,晒的是丰收的喜悦,晒的是农人心中的舒坦,晒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感念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