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文章字数:1446
家乡洛南是盛产柿子的地方。每年深秋季节,村子里东坡、西岭、南塬、北洼的一串串柿子高挂枝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越发红艳、诱人,像一串串红灯笼,又像一团团火焰,点燃了人们的心,给乡野涂抹上了一层最浓重的秋色。
儿时,我们缺吃少穿,柿子帮我们度过了饥饿难关。从柿树开满星星点点的小碎黄花起,我就对即将生出的小柿子充满了期待。当柔软的花托里开始长出扁圆形的小柿子时,故乡的每一棵柿树上都挤满了我们期待的眼神。慢慢地,小柿子一天天迎着阳光雨露成长,风一刮,它们会调皮地在绿叶间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每一场风雨过后,都会有一些小柿子被摇落于地面,我会和小伙伴去捡拾起来拿回家,等变软后,掰开吃里面的柿瓤。
经历春夏两季的洗礼,到了秋天,柿子的脸蛋慢慢由青绿色转为橙黄色,接着再变成橙红色,等柿子完全熟透后就呈现出火红的颜色。八月十五前后,村子里的八月红柿子最先成熟了,它们一个个醉红了笑脸,在绿叶中探头探脑,闪闪烁烁,在我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它们比新娘的脸庞更娇艳动人。我和伙伴们经常爬上柿子树,寻找早熟的红柿子吃,当汁液吸入喉咙的一瞬间,一抹香甜沿着舌尖滑落到胃里,沁人心脾,仿佛世间所有的幸福和甜蜜只为我们所拥有。早熟的柿子不多,三下五除二就被我和小伙伴们吃了个精光,接下来我们就摘泛红的硬柿子吃,涩涩的柿汁仿佛绑住了舌头,但饥肠辘辘的我们还是硬着头皮吞咽了下去。
霜降过后,瑟瑟秋风将各种树叶无情地吹落,只有火红的柿子一簇簇、一串串在秋风中摇曳。此时,最可爱的当数火晶柿子了,我们当地人称其为“火罐”柿子。熟透了的火晶柿子,娇小玲珑,通体透红,摸起来软绵绵的,薄薄的柿皮几乎吹弹可破,轻轻拔掉柿蒂,用嘴美美一吸,甘甜爽口的汁液霎时诱惑了整个味蕾。吸掉汁液后,再把扁扁的柿子壳吹圆,套在竹枝上,让“小红灯笼”成为乡村最亮丽的风景。
村里的南塬上有一棵百年老柿树,树干笔直挺立,树皮粗糙龟裂,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树身不高,树枝却旁逸斜出,伸向四面八方。这是一棵盔柿树,柿子成熟后比小碟子还要大。当盔柿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时,就可以吃了,沿其纹理轻轻掰成四瓣,吃起来软糯香甜。盔柿完全熟透后呈火红色,用它拌“炒面”是一道美味——村里人先把玉米和豆子炒熟后,磨成细细的面粉称之为炒面,吃炒面时浇入盔柿的汁液,搅拌均匀后则入口甘甜清爽,炒面的五谷香与柿子的甘甜味融为一体,留在唇齿间经久不散,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
记得村子里共有六种柿子树,除过火晶柿子和盔柿子外,还有皮肉较厚,适合制作柿饼的镜面柿子、底部有环带的重台柿子、不用嫁接就天然长成的自来柿子,还有一种尖顶的硬柿子,即使成熟也不绵软。儿时,我们在雪地里玩饿了,就直接从冰雪枝头摘几个“硬柿子”啃,“硬柿子”像冰棍一样冰冷透骨,但我们还是吞咽了下去。
我家院中也有一棵柿子树,在很矮的树干处分了三个枝丫,最适合小孩子们攀爬了,一有空暇,我就喜欢爬上这棵柿子树,在上面优哉游哉地读书或玩耍。每年霜降过后,我总会自告奋勇地帮父母卸柿子。摘完近处的柿子后,再拿长长的夹杆小心翼翼地把远处的柿子一个个连枝条折断,夹到竹笼里。摘完柿子后,我便和父母一起旋柿饼,弄好后挂在屋檐下等待吃霜。经霜后的柿饼吃起来劲道柔韧,香甜可口,母亲常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
深秋时节,看着红彤彤的柿子缀满枝头,压弯树梢,似灯笼般在秋风中摇曳时,我都会静静地站在门前,细细欣赏这一树树的红柿子。蓝天映衬下的红柿子充满诗情画意,看着它们,就想起了以往那些美好平常的日子,想起了那些与柿子一起度过地快乐时光。
儿时,我们缺吃少穿,柿子帮我们度过了饥饿难关。从柿树开满星星点点的小碎黄花起,我就对即将生出的小柿子充满了期待。当柔软的花托里开始长出扁圆形的小柿子时,故乡的每一棵柿树上都挤满了我们期待的眼神。慢慢地,小柿子一天天迎着阳光雨露成长,风一刮,它们会调皮地在绿叶间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每一场风雨过后,都会有一些小柿子被摇落于地面,我会和小伙伴去捡拾起来拿回家,等变软后,掰开吃里面的柿瓤。
经历春夏两季的洗礼,到了秋天,柿子的脸蛋慢慢由青绿色转为橙黄色,接着再变成橙红色,等柿子完全熟透后就呈现出火红的颜色。八月十五前后,村子里的八月红柿子最先成熟了,它们一个个醉红了笑脸,在绿叶中探头探脑,闪闪烁烁,在我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它们比新娘的脸庞更娇艳动人。我和伙伴们经常爬上柿子树,寻找早熟的红柿子吃,当汁液吸入喉咙的一瞬间,一抹香甜沿着舌尖滑落到胃里,沁人心脾,仿佛世间所有的幸福和甜蜜只为我们所拥有。早熟的柿子不多,三下五除二就被我和小伙伴们吃了个精光,接下来我们就摘泛红的硬柿子吃,涩涩的柿汁仿佛绑住了舌头,但饥肠辘辘的我们还是硬着头皮吞咽了下去。
霜降过后,瑟瑟秋风将各种树叶无情地吹落,只有火红的柿子一簇簇、一串串在秋风中摇曳。此时,最可爱的当数火晶柿子了,我们当地人称其为“火罐”柿子。熟透了的火晶柿子,娇小玲珑,通体透红,摸起来软绵绵的,薄薄的柿皮几乎吹弹可破,轻轻拔掉柿蒂,用嘴美美一吸,甘甜爽口的汁液霎时诱惑了整个味蕾。吸掉汁液后,再把扁扁的柿子壳吹圆,套在竹枝上,让“小红灯笼”成为乡村最亮丽的风景。
村里的南塬上有一棵百年老柿树,树干笔直挺立,树皮粗糙龟裂,仿佛饱经沧桑的老人。树身不高,树枝却旁逸斜出,伸向四面八方。这是一棵盔柿树,柿子成熟后比小碟子还要大。当盔柿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时,就可以吃了,沿其纹理轻轻掰成四瓣,吃起来软糯香甜。盔柿完全熟透后呈火红色,用它拌“炒面”是一道美味——村里人先把玉米和豆子炒熟后,磨成细细的面粉称之为炒面,吃炒面时浇入盔柿的汁液,搅拌均匀后则入口甘甜清爽,炒面的五谷香与柿子的甘甜味融为一体,留在唇齿间经久不散,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
记得村子里共有六种柿子树,除过火晶柿子和盔柿子外,还有皮肉较厚,适合制作柿饼的镜面柿子、底部有环带的重台柿子、不用嫁接就天然长成的自来柿子,还有一种尖顶的硬柿子,即使成熟也不绵软。儿时,我们在雪地里玩饿了,就直接从冰雪枝头摘几个“硬柿子”啃,“硬柿子”像冰棍一样冰冷透骨,但我们还是吞咽了下去。
我家院中也有一棵柿子树,在很矮的树干处分了三个枝丫,最适合小孩子们攀爬了,一有空暇,我就喜欢爬上这棵柿子树,在上面优哉游哉地读书或玩耍。每年霜降过后,我总会自告奋勇地帮父母卸柿子。摘完近处的柿子后,再拿长长的夹杆小心翼翼地把远处的柿子一个个连枝条折断,夹到竹笼里。摘完柿子后,我便和父母一起旋柿饼,弄好后挂在屋檐下等待吃霜。经霜后的柿饼吃起来劲道柔韧,香甜可口,母亲常留着过年时招待客人。
深秋时节,看着红彤彤的柿子缀满枝头,压弯树梢,似灯笼般在秋风中摇曳时,我都会静静地站在门前,细细欣赏这一树树的红柿子。蓝天映衬下的红柿子充满诗情画意,看着它们,就想起了以往那些美好平常的日子,想起了那些与柿子一起度过地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