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婚俗 简约不减爱
文章字数:1970
一对新人姚聪和王莉乘坐装饰一新的公交车前往婚礼现场,车上氛围感满满。
张贴大红“囍”字、悬挂彩带的公交婚车,行驶在洛南街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低价彩礼、零彩礼等婚俗新风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在洛南县,选择婚事新办、简办的年轻人逐步增多,让婚事新办成了新时尚。
9月16日,洛南县古城镇高塬村35岁小伙姜海军与来自非洲坦桑尼亚阿鲁沙市22岁的巴图莉(Batuli YassiniHamza),在姜海军的家乡古城镇高塬村举行了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婚礼,全村人都热烈欢迎这位来自非洲的新媳妇,婚礼现场洋溢着欢乐与爱意,热闹非凡。
今年6月,一直渴望看看外面世界的姜海军去了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市旅游,在这里,他邂逅了巴图莉。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并计划在姜海军的老家举办婚礼。但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少不了彩礼和“三金”。然而,早在结婚前,巴图莉告诉姜海军,她不收取这些礼物,而是要把这些钱省下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提及此事,姜海军的喜悦溢于言表。
谈及为何不要彩礼时,巴图莉笑着说:“我觉得那些都只是一个形式,我们两个还年轻,只要我和海军把日子过好,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我回来的这段时间,村里也一直在倡导移风易俗,呼吁大家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号召。”
“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引导鼓励年轻人带头进行婚俗改革,并定期不定期开展‘百善孝为先 做事德在前’主题群众实践活动,通过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示范引领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做移风易俗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古城镇党委书记赵佳林说,古城镇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持续对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四种陋习”进行集中整治,不断倡树文明新风,引导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婚礼,寓意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在一些地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不仅使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还给婚姻和谐幸福埋下了隐患。
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洛南县建立“144”治理机制,指导各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自治组织,采取群众会、院落会等方式,广泛宣传陋习治理标准,不断倡树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同时,洛南县还积极紧跟年轻人思想,在“520”以及七夕等特定节日,提供集体颁证等创新服务,让新人们拥有简约温馨又不失庄重的婚礼。
5月21日,洛南县城关街道的姚聪和新娘王莉乘坐“521路”公交车前往婚礼现场,装饰一新的公交车,不仅烘托出喜庆的氛围,还表达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在传统观念中,婚车档次越高、数量越多,就代表婚礼越有排场、越有面子。但是,讲排场不仅容易造成铺张浪费,滋生攀比之风,还会增加交通压力。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婚礼形式也在推陈出新。
“作为一名街道办干部,能成为低碳环保婚礼的践行者和移风易俗的推动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而举办一场独特而浪漫的婚礼,也将成为我们毕生难忘的回忆。”新人姚聪表示,婚姻的幸福与否,并不在于婚礼有多豪华、婚车有多高档,我们不能被困在别人所谓的“面子”和攀比上,婚礼更应注重的是新人内心的感受,用公交车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氛围感更好,让亲友感受我们的幸福。在以后,他和爱人将相濡以沫,在事业上相互支持,最终实现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的相互促进。说到婚事新办、简办,在我提出乘坐公交车迎亲的建议后,我媳妇和岳父、岳母都很支持。
“这种简约适度的婚礼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为全县广大青年移风易俗树立了榜样,也进一步推进了婚俗改革,弘扬文明新风,在为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将婚事新办、简办落到实处。”洛南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吕桂霞说。
像姚聪王莉这样的新式婚礼,在洛南县并非个例。
3月11日,一辆车身贴“囍”字、车内挂彩带的5路公交车,在城关街道刘涧社区河滨北路缓缓行驶,吸引了群众的目光。这辆公交车载着新郎张园涛和新娘田添的迎亲亲友团,一路欢歌驶向举办仪式的酒店。这种别致又低碳的迎亲形式成了街头的焦点。
今年以来,洛南县坚持把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四种陋习”治理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抓手,印发了《推进“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专项整治方案》,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形成良好乡风。
洛南县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余事不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实行事前提醒、事中服务、事后评议。每月初,该县摸排群众婚嫁、建房等情况,当面提醒操办规格。此外,该县还推行“文明礼堂集中操办”“一家办事全村帮忙”模式,倡导不请乐队,推广“公益喇叭”服务。
如今,在洛南县,随着“四种陋习”整治和移风易俗的持续推进,婚事新办、简办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动自觉,农村家庭人情负担切实得到了减轻。截至目前,洛南县16个镇(街道)247个村(社区)群众举办婚嫁、丧葬、建房事宜760多起,节约资金64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张贴大红“囍”字、悬挂彩带的公交婚车,行驶在洛南街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低价彩礼、零彩礼等婚俗新风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在洛南县,选择婚事新办、简办的年轻人逐步增多,让婚事新办成了新时尚。
9月16日,洛南县古城镇高塬村35岁小伙姜海军与来自非洲坦桑尼亚阿鲁沙市22岁的巴图莉(Batuli YassiniHamza),在姜海军的家乡古城镇高塬村举行了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婚礼,全村人都热烈欢迎这位来自非洲的新媳妇,婚礼现场洋溢着欢乐与爱意,热闹非凡。
今年6月,一直渴望看看外面世界的姜海军去了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市旅游,在这里,他邂逅了巴图莉。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并计划在姜海军的老家举办婚礼。但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少不了彩礼和“三金”。然而,早在结婚前,巴图莉告诉姜海军,她不收取这些礼物,而是要把这些钱省下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提及此事,姜海军的喜悦溢于言表。
谈及为何不要彩礼时,巴图莉笑着说:“我觉得那些都只是一个形式,我们两个还年轻,只要我和海军把日子过好,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在我回来的这段时间,村里也一直在倡导移风易俗,呼吁大家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我们也要积极响应号召。”
“我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引导鼓励年轻人带头进行婚俗改革,并定期不定期开展‘百善孝为先 做事德在前’主题群众实践活动,通过先进典型评选表彰,示范引领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做移风易俗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古城镇党委书记赵佳林说,古城镇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持续对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四种陋习”进行集中整治,不断倡树文明新风,引导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婚礼,寓意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然而在一些地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等不良风气,不仅使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还给婚姻和谐幸福埋下了隐患。
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洛南县建立“144”治理机制,指导各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自治组织,采取群众会、院落会等方式,广泛宣传陋习治理标准,不断倡树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同时,洛南县还积极紧跟年轻人思想,在“520”以及七夕等特定节日,提供集体颁证等创新服务,让新人们拥有简约温馨又不失庄重的婚礼。
5月21日,洛南县城关街道的姚聪和新娘王莉乘坐“521路”公交车前往婚礼现场,装饰一新的公交车,不仅烘托出喜庆的氛围,还表达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在传统观念中,婚车档次越高、数量越多,就代表婚礼越有排场、越有面子。但是,讲排场不仅容易造成铺张浪费,滋生攀比之风,还会增加交通压力。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变化,婚礼形式也在推陈出新。
“作为一名街道办干部,能成为低碳环保婚礼的践行者和移风易俗的推动者,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而举办一场独特而浪漫的婚礼,也将成为我们毕生难忘的回忆。”新人姚聪表示,婚姻的幸福与否,并不在于婚礼有多豪华、婚车有多高档,我们不能被困在别人所谓的“面子”和攀比上,婚礼更应注重的是新人内心的感受,用公交车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氛围感更好,让亲友感受我们的幸福。在以后,他和爱人将相濡以沫,在事业上相互支持,最终实现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的相互促进。说到婚事新办、简办,在我提出乘坐公交车迎亲的建议后,我媳妇和岳父、岳母都很支持。
“这种简约适度的婚礼形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为全县广大青年移风易俗树立了榜样,也进一步推进了婚俗改革,弘扬文明新风,在为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将婚事新办、简办落到实处。”洛南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吕桂霞说。
像姚聪王莉这样的新式婚礼,在洛南县并非个例。
3月11日,一辆车身贴“囍”字、车内挂彩带的5路公交车,在城关街道刘涧社区河滨北路缓缓行驶,吸引了群众的目光。这辆公交车载着新郎张园涛和新娘田添的迎亲亲友团,一路欢歌驶向举办仪式的酒店。这种别致又低碳的迎亲形式成了街头的焦点。
今年以来,洛南县坚持把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四种陋习”治理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抓手,印发了《推进“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专项整治方案》,引导群众革除陋习,形成良好乡风。
洛南县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余事不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实行事前提醒、事中服务、事后评议。每月初,该县摸排群众婚嫁、建房等情况,当面提醒操办规格。此外,该县还推行“文明礼堂集中操办”“一家办事全村帮忙”模式,倡导不请乐队,推广“公益喇叭”服务。
如今,在洛南县,随着“四种陋习”整治和移风易俗的持续推进,婚事新办、简办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动自觉,农村家庭人情负担切实得到了减轻。截至目前,洛南县16个镇(街道)247个村(社区)群众举办婚嫁、丧葬、建房事宜760多起,节约资金640多万元,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