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丹凤会馆群:从水旱码头到文旅地标的百年蝶变
本报通讯员 马召平 宋 洁 李 军
文章字数:1121
  百艇连樯,商贾云集。在丹凤县丹江边,矗立着一座座会馆建筑群,包括船帮、马帮、青瓷器帮、盐帮会馆等十二大会馆。丹凤会馆群不仅见证了丹江航运的鼎盛岁月,也凝聚了古代建筑、雕刻、民俗等多种文化精华,彰显着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
  金秋时节,在丹凤县龙驹寨街道丹江北岸,一座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的船帮会馆庄重典雅,错落有致。青砖黛瓦间浮动着时光的印记,其千姿百态的木雕艺术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挺震撼的,这些建筑上的一些雕刻、一些花纹别具一格,让人感受到古时经济繁华的盛况。”来自西安的游客王笑嫣兴奋地说。
  会馆内,这座被当地群众称为“花庙”的戏楼古朴而又华丽,格外显眼。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戏楼之一,“花庙”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精美的木雕艺术,还在于整座戏楼采用榫卯结构,未用一根铁钉。此外,戏楼的第二层戏台没有木柱支撑,而是以巨木构成多角形构架相叠,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中的璀璨瑰宝。
  丹凤县博物馆解说员王婷介绍:“在戏楼的屋脊和飞檐上有多条彩龙,主要由彩色瓷片镶嵌而成。这些瓷片都是当年客商们在运送瓷器时不慎打碎的,于是工匠们就近取材,用桐油和糯米制成黏合剂,将其贴附上去。这些精美的图案既反映了当时工匠高超的技艺,也体现了当时文化的繁荣鼎盛。”
  据史书记载,丹凤龙驹寨自古便是“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交通要道和陕南著名的水旱码头。当时,龙驹寨商贸繁荣,催生了众多帮会与会馆。这些会馆既是各帮议事、联谊的场所,也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互动。
  “当时这里商贾云集,有十二大会馆。按地域划分,有湖北帮、关中帮、山西帮、河南帮,还有当地的商於帮;按经营行业划分,则有青瓷帮、铜器帮、盐帮、马帮等。这里是他们议事、联谊、娱乐的场所,非常繁华。就占地面积与建筑华丽程度而言,船帮会馆位居十二大会馆之首,是丹江漕运兴盛时期的历史见证。”丹凤县博物馆馆长张俊说。
  从鼎盛的丹江漕运,到“百艇连樯、水走襄汉”的热闹景象,丹凤会馆群不仅生动展现了各地的建筑艺术,更成为文化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如今,繁华的会馆已成为静默的历史,但当地对会馆群的保护与修缮从未停歇。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船帮、马帮、青瓷器帮、盐帮会馆经修复,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存,也成为人们探寻古代陕南商业文明与航运文化的重要窗口,焕发出新的生机。
  “会馆精美的雕刻、戏楼的规制、民俗的印记,不仅是古代建筑与艺术的集大成者,更凝结着内陆航运文化的独特基因。”丹凤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仁广表示,目前,丹凤县已建成“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体系,为四大会馆筑起安全屏障,推进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展示”,为县域文化发展提供了“以文化人、以文兴城”的鲜活范本,在守护与创新中,为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丹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