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拜谒文公祠
齐 斌
文章字数:983
  潇潇秋淋的间隙,独自驱车来到商州牧护关镇的文公祠。
  寒露已过,气温直降,温度变化唤醒冬眠基因,树木脱叶,野兽蛰伏,万里山河换了一番模样。
  沿途村落,庄稼地空了,玉米、花生、豆子等作物采收结束,摆在路边售卖。柿子树上挂满了小小的红灯笼,成为万物萧条时最后一抹鲜艳的点缀。
  后半程,进入蓝小公路,坡度陡增,山峦从远处来到跟前。天空飘起蒙蒙细雨,翩翩地落在车窗上。车轮驶过之地为商於古道要冲,即便是如今,开车依然感到颠簸,估计古人舟车劳顿应更甚。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沿途问了几次路,才曲曲折折地找到。
  文公祠拔地而建,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古代山寨。
  抚摸石板,拾级而上。晨雾未散,石阶湿滑,砖墙缝隙里,青苔斑驳了岁月。
  来到平台,朱红的大门紧闭,内中的韩愈塑像不可见。砖瓦老旧,纹饰朴素,除一块石碑外,没有更多的介绍。在院子里走了一圈后,来到高台基石边,停下休息。
  史志记载,文公祠历经唐、明、清多代修缮,以明代御史张廷仪与商州知州王瑀合修的规模最大。现在的样子,是千禧年后再度重建的。
  凭栏爱咏史,睹物易思人。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虽在文坛享有盛名,但终其一生过得并不如意。孤寒出生,三岁丧父,致力科举却三试不第,进入仕途又屡遭贬谪。出生于河阳,致仕于长安,被贬于阳山、潮州,病逝于家,57年的人生轨迹里,商於古道只是六百里的异乡山水。而他自己,只是此间一个匆忙的过客。
  但在这异乡深处,在这名叫秦岭村的村落里,一千多年来,村民持续为这位文坛领袖点燃着绵延不绝的香火,并吸引历代儒门学子路过时,复诵其诗,拜谒其人。
  人世间,供奉神灵的道观、寺庙很多,供奉名臣、好官的也不少,但供奉一个过路的文人十分罕见。除却韩愈的家乡焦作,除却他曾做官的潮州,大概天南海北,唯有此处。
  千秋万代,祠事罔缺。
  文化和情感根植于内心,无法摧毁。如同著名的滕王阁、雷峰塔等,毁掉也还会重建。这些精神象征,就是古往今来,人们观照世界、省察自身的情感受体。
  拜谒文公祠,最想吟诵的,是其《进学解》中的一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是不懂得逢迎君王,不是不明白师道暗淡,不是不知道蓝关雪大,只是哪怕孤身一人,也要站在道统、义理的一边。正因为如此,文人力弱,他却能力扫八代文风之衰弊。
  想到了这样能够自洽的答案,抬头,便又看到那副模糊但依稀可辨的楹联:一身正气能凌雪,千古儒风自拔云。
  我想,维持着这千百年烟火的,就是这种共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