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丹凤“链式融合”聚人才促振兴
文章字数:890
  本报讯 (通讯员 张 康)近年来,丹凤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人才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一县五区”发展目标和“四大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链”建设需求,创新探索“链式融合、精准赋能”人才工作模式,构建起“1+3+N”人才平台体系,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服务链、民生链深度融合,既破解了基层人才承载力不足、融合不深、机制不活等难题,又实现了人才发展与产业振兴、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和智慧保障。
  丹凤县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依托新雨丹、中天禹辰、丹凤酒庄等链主企业,建成专家工作站7个、国家级科技小院7个。通过政企联动、校地合作、区域协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近百人,推动中药配方颗粒、果香型葡萄酒等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增收超2000万元,技术交易额3259万元。依托秦创原丹凤创新促进中心,建成8个高校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输送技术人才500余名,实现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
  为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丹凤县在峦庄、棣花等7个镇设立人才工作站,构建“县—部门—镇街”三级联动体系。外聘高校专家29名,吸引150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兴办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整合政策、金融、销售等资源,打造技能实训基地21个,推动“电商直播+农产品上行”模式落地,网销率超50%,销售额平均增长28%,孵化创业项目22个,带动就业3000余人,年均增收1.2万元。
  围绕基层需求和民生短板,丹凤县组建农业农村、林业、教育、医疗等10支专业人才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开展“订单式”服务。通过“群众点单、镇街派单、团队接单、组织督单”机制,精准响应基层需求。农业农村服务团带动15个村增收超50万元,教育服务团培育“三级三类”名师100余名,医疗服务团有效降低转诊率,社工服务团推动“五社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品牌。
  丹凤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党委领导、组织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格局。通过设立“人才飞地”、招才引智联络站,柔性引才拓宽渠道;通过“项目揭榜”“技术联姻”,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通过动态评估、示范带动,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营造了“尊重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